第二期 2002年5月
編者的話 首頁

經 驗 共 享
>> 從多元智慧教學看學習表現與需求 文.鄭桂卿
 

緣起

這個課程是從八寶茶開始的,去年初,我愛黃昏時分與同事嘆嘆下午茶,分享一下教學的心得。在八寶茶香濃之際,談到有學習困難的中三學生,說起主流制度以中、英、數評核學生升學的方式,雖然學校很包容,惟面對規條,加上家長的壓力,往往會促成部分學生的自我流失。

我們不期然說起迦納博士(Dr. 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慧能力1理論,迦氏認為每一個人都擁有完整的智慧潛能。可是現今的應試教育制度只看重語文和數學兩種能力,學生的智力未能得到全面的培育,我等區區「小教師」又怎樣能改變「大氣候」呢?基於回應學生對教育的需求(special needs),啟發學生多元智能的意念便醞釀起來!「怎樣可以提供機會培養學生觀察大自然能力呢?」「走出課室?」「不如中三全級來個捕魚活動吧!」就這樣,這個課程就是在同年四月開始的。

課程設計

第一階段:校內學習。我們在課堂介紹多元智能,向學生介紹各項智能,以及可以運用的方式。認識澳門地理環境、漁業歷史和社會發展的關係。

第二階段:校外學習。帶領學生到海事博物館參觀,介紹海事與漁業的歷史文化。與學生隨船出海共同學習捕魚。

第三階段:啟發學生運用多元智能描述隨船出海或到館參觀活動,進行個人短文報告和小組發表心得。

第四階段:每位教師帶領八人小組,探討海事和漁業文化,按學生自訂的題目,引導學生應用多元智能建構求知的方向。

第五階段:鼓勵學生進行資料搜集、分析和整理,並按主題作內容探討,資料篩選,文字修飾、電腦排版、展板裝置等。

讓學生認識多元智能,在日常生活中反思個人具備的八種智能程度,能對個人的潛能有初步的認識。此外,學習澳門漁業歷史,同時配合捕魚和參觀活動,令學生對本土漁業文化能建立一個的初步的概念。利用專題學習,培養自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習過程

學習過程的內容包括:校內學習、校外活動、專題探討、籌備展覽。

個人學習:認識自我智能的存在,並利用中文寫作方式把自我發掘的智能在短文中描述出來。

小組學習:學生發掘自我和同儕的多元智能,互相接納與欣賞,共同訂立和完成專題探討的工作,最後合作籌備一個展覽。

學習方式

為促進自我學習,我們並沒有特別教學的方法和策略,只要是學生需要,我們盡可能在過程中提供支援。

布魯納(Jerome Seymour Bruner,1915)在認知結構學習理論中認為,讓學生自行發現知識,其作用是學會發現,當學生有所得時,便可產生滿足感和成就感。

以發現學習理論為軸心,啟發學生解決問題為學習路徑,及時給予鼓勵。在學習過程中師生不斷找出同學的多元智能表現作為增強物,時時刻刻鼓勵著學生的學習。

課程特色

這是以經驗取向的課程,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設計。其觀念是以啟發學生多元智能為基礎,藉由小組的同儕學習,集合眾人的多元智能探討本土漁業文化。

在課堂學習中,老師是教學 者;而在參觀時,教師則為導賞員2。從捕魚活動開始至專題探討的整個學習過程,教師是學習者的伙伴。 表1:放大

學生作業

表1是一位中三學生岑柱明在捕魚活動後的短文感想,從文章內容可見到他是從多元智能去回憶當天的情景。

文章雖然是簡短一點,但多元智能處處可見,這對他在下一階段的壁報專題運用多元智能將會輕易得多。負責介紹多元智能的八塊展板要設計一個能夠象徵該項智能的標誌,這些標誌也提供在其餘22塊展板內應用,標識各項智能,使參觀者也能認識同學們是從那一個智能角度去探討專題內容。

下一頁

------------------------------------------------------------------------------------------
1.是指語文、數學-邏輯、音樂、空間、肢體-動覺、內省、人際、觀察大自然等。
2.海事博物館有專人為老師講解展覽,並贈送有關全館各層展覽區域的資料給教師。


教育及青年發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