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 2002年5月
編者的話 首頁

創 思 教 學
>> 對『教學設計獎勵計劃』參選作品的思考 文.鄺耀忠
 

『教學設計獎勵計劃』推動創思教學

「為了鼓勵各學校及老師創新教學方法,教育暨青年局自一九九六年起,連續六年舉辦『教學設計獎勵計劃』,藉以肯定及表揚以優質教學設計積極推動本澳優化教學的學校及老師們。」這是教育暨青年局於網頁上公佈2001年『教學設計獎勵計劃』獲獎名單的首段說話,它道出了該項活動的目的。

自九六年開始至今,參與計劃的學校及教師數量由最初的31份激增至去年的290份,除顯示該項活動漸受教師歡迎外,亦因為活動的舉辦正好形成教育改革的動力,有效推動教師教學的創新。此外,『教學設計獎勵計劃』由於由政府教育部門所主辦,作品的主要評審由本澳高等教育機構負責,其評審的結果具有一定的公信力,因而成為各校作為衡量教師專業素質,並獲社會認同的一把公認標尺。

推廣教學設計獲獎作品所遇到的問題

直至2001年為止,教育暨青年局一共舉辦過六屆的『教學設計獎勵計劃』,獲得獎項的作品累積起來合共 216份。該批由教師精心設計的作品,至今仍存於教育資源中心。雖然,據統計顯示,各校有不少老師借用作品作為教學或學習教學設計的參考,但始終每份作品為單一版本,未能真正滿足各校教師的需要。此外,亦因為作品製作質量參差,不少作品設計架構不規範,使用內容涉及版權問題,若要將之上網及大量複製進行推廣,需要經過大量的處理工作才能達成,故此暫未能向各校廣泛推廣,因而暫存於教育資源中心作教師教學之參考。

改善參選工作,提高教師教學設計水平

行政長官及社會文化司司長在2001-2002的施政方針中提出,在教育層面上致力推動創思教學。針對上述原因,為使『教學設計獎勵計劃』獲獎作品能向各校推廣,成為推動創思教學的重要策略之一,現時有必要對該計劃作出評估,由計劃的報名、作品的交收、評審過程、宣傳推廣等每個環節作出改善,以能令日後獲獎作品具備向各校推廣的條件。

此外,對『教學設計獎勵計劃』工作的各個環節進行評估,目的是改進及完善該工作,亦有必要對參選作品的編寫模式作出評估,這將有利提高作品的實用性,同時通過所搜集作品的不足處,訂出相應的措施,逐漸提高作品設計的水平。

教學設計的定義

要改進“教學設計獎勵計劃”的有關工作,就需要對教學設計的內容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

教學設計是運用系統方法來分析教學問題、設計教學問題的解決方案、檢驗方案有效性並在評量基礎上做出相應修改的過程。教學設計又被稱為教學系統設計。我們可以將課程計劃、單元教學計劃、課堂教學計劃、媒體教學材料等看作是不同層次的教學系統。教學設計就是對在教學系統中的各個範疇進行設計的過程。1

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是建基於教育學與教學論的理論層面上,亦以傳播理論作為指導。教學設計過程的具體產物是經過驗證的教學系統。為要在教學系統中解決教育與教學的問題,這必須借助教育學和教學論的基礎理論,去研究教育、教學方面的客觀規律,並以此作為制定和選擇最佳的教學方案,尋找出教學機理與學習機制的科學依據。

從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教學設計不只是一份計劃書,亦不只是一個課件,而是包含分析問題、設計方案、評估方案及修改方案的過程,過程內的各個部分均需要經過驗證。

教學設計過程的基本要素

教學設計過程由四個基本要素組成,就是分析教學對象、訂定教學目標、選用教學方法、實施教學評量,而完整的教學設計過程是在這四個基本要素的架構上建立的。

1. 分析教學對象 - 這涉及教學系統(教學軟體)為誰設計的問題,要求瞭解教學對象的特徵。

2. 訂定教學目標 - 透過教與學的活動,要求學生掌握哪些知識或技能,培養怎樣的態度和認知。此外,要求使用具有可觀察、可測量性的術語精確表述教學目標,是教學系統設計的一項基本要求。

3. 選用教學方法 - 這包括教與學的形式、媒體、活動等方面的選擇與設計。

4. 實施教學評量 - 評量是瞭解教學目標是否達到的根本措施,也是修正教學系統設計的實際依據。2

下一頁

------------------------------------------------------------------------------------------------------------
1. 楊開城:《以學生為中心教學設計的理論、方法與經驗淺談》(網絡版)。
2.張祖忻、朱純:《教學設計 - 基本原理與方法》,30-31頁,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5。


教育及青年發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