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期 2003年10月
局長文告 編者的話 首頁  

教育研究
>> 日本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評析 文•歐用生
   

壹、前言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已經成為世界課程改革的重要趨勢之一,自一九九八年「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公布以後,台灣中小學熱烈地展開了前所未有的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工作。經過幾年的嘗試和努力,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在台灣的學校,尤其是在小學,已經具有實踐的生命力,學校漸漸「脫繭」了,展現了生氣和活力;但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也面臨了不少困境和瓶頸,學校「蛻變」還有很長的一段路。(歐用生,2003)

  日本學校一向比較保守,但一九八九年課程標準(學習指導要領)修訂,增設「生活科」,開始了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新嘗試(高浦勝義,1995);一九九八年的新課程標準在改革目標中宣示:「各學校發揮創意,發展特色,建立有特色的學校」,並在小、中學和高中增設「綜合學習」,更掀起了學校課程發展的高潮。(兒島邦宏,1998;佐藤學,1999)日本學校也漸漸「脫繭」,但也面臨了「蛻變」的困境。

  作者獲得國家科學委員會的研究獎助,於二○○二年八月起在東京大學教育學院擔任客座研究員半年,進行「日本中小課程改革」的專案研究,參觀中小學校教學,訪問學者、行政人員、和中小學教師,發現中小學課程發展有其特色,可供借鑑之處甚多。本文以東京都練馬區豐玉東小學為例,分析日本學校課程研究、發展和改革的內容,釐清其特色和問題,藉供參考。

貳、豐玉東小學的教學研究發表會

  東京都練馬區豐玉東小學成立於一九五四年,共十二班,學生357名,教職員工 30人。學校教育目標是依據人性尊重的精神,以培養富自主性和創造性、能獲得國際社會信賴和尊敬、身心健康、人性豐富的、堅強的生活的兒童,他們是:進一步思考、發揮創意的孩子;有溫暖的心、能與他人合作的孩子;健康而且有毅力的孩子。這是以身心健康和體力為基礎,培養生涯學習的能力,自己判斷、採取行動,有豐富的心靈,能主體的生活於二十一世紀。

  該校正致力於創造有特色的學校,建造一個「社區中心學校」,學校不是生涯學習的唯一場所,教師也不能自閉於學校,為營造「社區中心學校」,他們向社區招募「客座教師」(guest teacher),想不到激起很大的迴響,大學教授、運動選手、醫生、音樂家、出版者、搬家業者、會泡茶的主婦、等等,大家熱烈的響應,讓學校好像挖到了一座大礦脈。校長小佃敦男在教職員會議中興奮的說:「我們的社區一看好像沒有什麼特色,但居然有那麼多熱心人士要來協助我們,特色是人造出來的,現在應該是打開門迎接他們的時候了!」他們強調:社區是豐富的礦脈,兒童在社區中生活,在社區中學習,社區是學習材料、人力、資源的寶庫,要活用這些資源,協助學生學習。社區、家長、學校各自發揮教育力量,一起學習,形成學習中心。借重社區人士作為「客座教師」,與教師協同教學,「學校不僅只有學生和教師,我也可以教耶!」一位客座教師教學後這麼說。學校生活真是有趣,這是學校改變的契機!

  該校並非綜合學習的實驗學校,所以綜合學習的出發要冒多大的風險,教師們是有些不安的。雖然大家都知道教育要從兒童的身邊開始,但他們發現了社區的大礦脈以後,才知道他們對社區、對學區的事了解得太少,現在也了解了:兒童對自己生活的社區並沒有仔細去體會。於是二年級的兒童以「社區探險」作為生活科的主題,訪問社區的人,發現社區是學習材料和人才的寶庫;三年級「社區的驕傲」,以隱藏在社區的故事為焦點進行學習,當他們發現了學校旁邊的「江古田森林」的秘密,雀躍不已!四年級同學在與清潔隊隊員玩兩人三腳的遊戲中,學習了「環境保護」的主題;五年級以結核療養所和福利設施為主題,進行了感人的志工體驗;六年級生與國外留學生進行交流,並計劃與大學進一步合作。他們現在真正發現了:社區是學習的寶庫!

  在學校行政改革方面,師生與居民一起清掃社區、參與社區志工活動,培養服務精神,促進社區成員的自覺;其次,設置學校營運協議會,開設「交心講座」,加強與家長和社區人士的交流、爭取支持;第三、實施協同教學和小班教學(三年級以上),設立「練習時間」,奠定基礎、基本學力;第四、利用上課、午餐時間、課外活動、校外活動等,加強異齡兒童的交流,對高齡者、身心障礙者的服務,培養豐富的人性和社會性;第五、實施「一人一培」運動,加強對動植物的關心和愛護,在接觸大自然中,培育豐富的感性;第六、善用科技和電腦,培養因應資訊社會的資質和能力。

  日本的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是與行動研究結合在一起的,每一所學校每年都要進行課程和教學的行動研究。文部科學省、縣市教育委員會、區郡教育委員會或其他組織等,也視需要補助學校研究經費;學校可擬定研究計劃,向相關單位申請補助。豐玉東小學2000~2002年是練馬區的實驗學校,第十一屆全國小學生活科教育研究協議會和第四屆關東地區小學生活科教育研究協議會,分別指定該校作為2002年東京大會的研究學校,這是非常驕傲的一件事情,因此全校師生全力以赴,進行了兩年多的「有夢最美」的行動研究。

  教學發表大會於二○○二年十月二十四至二十五日在該校舉行,日本的學會會議或學校的教學研究發表會是收費的,我於當日早上前往報到,繳交註冊費日幣四千元,領取資料,依學校安排的行程活動。上午進行兩節課的「公開教學」,這與我們的觀摩教學極為類似,除了進行實際的教學活動外,更重視教學成果的發表。我先參觀六年級國際理解的單元「讓我們接觸世界的文化」,主要教學目標有:接觸異文化、願意與外國人交流;學習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能正確的表達學習成果;了解文化的異同並加以尊重和接受。當日的教學活動是介紹外國的優點和特點,分成韓國組、台灣組和馬來西亞組,兒童穿上韓國服、中國裝和馬來服等,以各種方式正確地介紹外國的服裝、遊戲、食物、錢幣、小學等,如介紹毽子、中國節的做法、玩法,以搶答的遊戲介紹馬來西亞的小學,客人教師更烹調韓國、中華、台灣、馬來的料理,與師生、來賓一起分享。真是一場嘉年華會的、節慶式的教學,賓主盡歡,可以媲美台灣的「快樂學習」!第二節課參觀社會福利的單元「想一想我們不知道的世界」,分成手語表演、點字、與障礙人士遊戲和高齡者模擬體驗等四個小組教學,邀請障礙者、高齡者作客人教師,讓兒童親身體驗介紹和照顧的工作。

  下午則由學校報告研究主題「有夢最美-培養感動、思考、關聯的兒童」的內容,舉行討論,參與者大都是全國各地來的小學教師和地方教育行政人員,多達八百餘人,把會場擠的水洩不通,大部分發言都肯定學校的表現,但也提出不少可繼續研究的問題。接著由昭和女子大學教授小川哲男講評,並以「從生活科到綜合學習」為題,作了一場專題演講,結束了發表會的活動。日本中小學的教學研究發表會大都以這種方式進行。(第二天舉行東京大會、座談會和主題演講等)

參、豐玉東小學的課程發展

  該校二○○○至二○○二年的研究主題是「有夢最美——培養感動、思考、關聯的兒童」,從「愛社區、向社區學習」的觀點,改進生活科和綜合學習的課程和教學。該校依據當前面臨的教育問題、學校教育目標和兒童實況擬定研究計劃,今天的日本社會,面臨國際化、資訊化、科學技術的進步、環境問題的高度關心、高齡、少子化等等,必須思索因應途徑;兒童週遭的環境也產生變化,欺侮同學、暴力、不上學等事件層出不窮,人際關係淡薄、社會體驗不足等問題也日益突顯。在這種背景之下,為彈性的因應社會變化,主體的、創造的生活於二十一世紀,兒童須具備哪些資質和能力便成為急待探討的問題。上次課程標準修訂已設立生活科,新課程標準於三年級以上增設「綜合學習」,主要目標是在培養自己發現問題,自己思考、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資料的收集、調查、歸納,發表、討論等學習方法和思考方式;面對問題解決的主體的、創造的態度;有自己的意見和想法,有自信、覺知自己的優點,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等資質和能力。學校要配合社區、學校、兒童的實況,設計橫段的、綜合的學習,兒童有興趣的、關心的學習等有創意的教育活動,以達成這些目標。該校認為:主體的生活於劇變的現代社會,兒童要發揮他的優點和可能性,具豐富的感性,能自己思考,與他人、自然、社會積極的接觸。因此該校進行生活科和綜合學習的研究,設計六年一貫的、系統性的學校本位課程,以實現學校教育目標。

表一:各學年研究主題表

  接著他們分析學校的教育目標,調查兒童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學習的實況,社區環境和家長意見等,經整理後指出要研究的課題,主要有:1.如何藉具體的體驗活動,積極的挑戰面臨的問題,培養自己思考、判斷、行動、學習的意願;2.如何將獲得的知識、能力綜合的表現出來,進一步獲取新的知識和能力;3.如何在與社區的自然、社會和文化的接觸中,學習社區人士的經驗和智慧,深化對自己生活方式的思考。

  生活或綜合學習課程是以兒童為主人翁,其名稱要讓兒童感到親切,因此他們將研究題目定為「有夢最美」;同時著重於學習過程的設計,他們研究出「感動-思考-關聯」的學習過程。「感動」是新學力觀中最重要的興趣、關心、意願和態度,師生共感,才能產生對學習的「期待感」;其次,不僅要有夢,更要熱中於夢想的實現,深化思考,經驗到「充實感」;再則,學習過程中要不斷與他人交流,表達自己的思考和看法,並在實際生活中活用,這是時間和空間的共有,也就是「成就感」。所以學習過程分為三個階段,但三者要作有機的關聯。第一是「感動」,兒童依據思考、關心和意願,發現課題,經由五官,直接體驗,發揮個人的優點,激發並持續學習的意願;其次是「思考」,兒童由感動中產生興趣,應用各種方法深究問題,與各種人、事、物接觸,朝向解決問題而努力;第三是「關聯」,將研究結果與同學或其他人分享,在實際應用中產生新的發現和問題,在這些過程中產生成就感。

  因此他們將研究主題定為「有夢最美-培養感動、思考和關聯的兒童」,主要研究目的是:1.設計關於人的、社區的、生活的教材,進行豐富的、有意義的體驗學習,使兒童能與他人、自然、社會積極的關聯,激發學習意願,主體的探究各種問題;2.在問題解決學習中,展開共同的學習活動,豐富生活能力,覺醒自己的生活方式;3.加強自我評量和相互評量,發現彼此的優點和可能性,發展個性活化的教育。依據這些研究目的,分成低、中、高年級三組進行,低年級的主題是「發現、接觸、快樂學習」,中年級是「重新發現、擴大視野、我們的社區」,高年級是「接觸、深入了解、我們和世界」。其內容如表一所示:

  單元活動設計的過程是先擬定目標,然後分析兒童實況和社區特色,作為選材依據;構思兒童觀和學習觀,擬定評量標準,設計教學內容和流程。一年級的單元是「和學校作朋友」,二年級是「和社區作朋友」,配合生活科目標和內容設計。三年級綜合學習是「社區的驕傲」,以社區探索為主題;四年級是「快樂學英語」,和「快樂學電腦」,五年級是社會福利的單元:「探索我們不知道的世界」;六年級國際理解的單元:「讓我們接觸世界的文化」。

  茲以六年級「讓我們接觸世界的文化」為例,說明單元活動設計的作法。他們邀請附近大學的留學生來校交流,希望在與外國朋友的交流中,了解彼此生活和文化的異同,加深認識,培養共生的意識,並養成自己、學習思考的能力。本單元的主要目標有:1.了解接觸的對象,發現他們的優點,加深與他們的交流;2.善用表達方法,發表學習成果;3.在此過程中,培養解決困難和問題的能力;4.發現日本和外國文化的異同,培養互相尊重的態度。主要活動是向外國朋友介紹自己的手藝,如遊戲、玩具、擊大鼓等,表達和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不僅向他們學習,同時要把日本的特色介紹給他們。該單元共四十節課,十四節課與美國、韓國、台灣留學生交流,相互介紹遊戲、玩具(如台灣的毽子)等;二十二節課將學到的外國的自然、風土、文化與同學和客人分享,籌劃並舉行發表會,最後四節課用於歸納和總結。

  該校綜合活動的評量很有特色,他們強調:評量是在了解兒童實現學習目標的狀況,也提供教師改進教學的資料,要充分了解兒童,發揮兒童的優點和可能性,協助兒童自我實現,這才是評量的主要功能。為使兒童快樂生活、有意願的學習,要將兒童在學習過程中的狀況視為有魅力的表現,醞釀溫暖的氣氛,關心兒童,感動兒童,肯定他的表現。

綜合學習的評量不像學科,依據考試成績作數量化的評量,而是依活動和學習過程,發表、討論情形,報告和作品等實施評量。評量觀點則採「學習要錄」中例示的「與學科關聯的觀點」,擬定評量基準表,「讓我們接觸世界文化」的評量基準表如表二所示:

表二:「讓我們接觸世界文化」評量基準表

  由於生活和綜合活動是奠定自立基礎的學習,重點不在記得哪些、知道哪些,而重視如何獲得知識、如何活用知識,如何發揮能力,重視其思考、感情、態度和實踐能力等。評量主要依據下列要點:1.設定評量的觀點-評量的基準,如兒童依據關心和興趣,從疑問中產生問題意識,並積極的面對問題,專心於有學習價值的工作。2.多元評量-從多方面看,如學習單、筆記、作文、繪畫、報告等各種資料,加以分析、整理,適當的使用,可自己評量、相互評量;3.長期的、繼續的解讀-長程的看,從各種資料解釋兒童的時間系列的發展,綜合學習的體驗學習或問題解決學習都要花很長的時間,在不同的時間中,每一個兒童的興趣、關心也會發生變化,要繼續收集資料,細心解讀;4.教師和兒童的對話-了解兒童內心世界,資料只是一種工具,只呈現兒童的表面,教師要依據資料,和學生對話,產生共感和共鳴,開放兒童的內心世界;5.具體的有證據的紀錄-依據證據,正確的記載各項事實,向家長說明,評量表具有行政上的績效責任(accountabilitity)的功能;6.由多數的人評量-複眼觀察,擔任教師單獨評量易產生偏差,多數人共同評量比較可靠。兒童自評、互評,數位教師一起評量。教師可知道自己沒有看到的兒童,可了解未詮釋到的事實,可促使教師自省,這也是一種學習。

放大
表三:自我反省表

  綜合學習特別強調兒童自我評量,因為它是主體的學習,兒童活動經由體驗的、問題解決的學習,以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以應該著重自我評量。因此要培養兒童自我評量的能力,評量自己如何發現課題,用什麼方法探究,獲得什麼答案,對自己的生活有何意義等。自我評量有下列的意義:他是反省和檢討自己的機會,藉自我評鑑覺醒自我認識,分析自己看不到或不足的地方,實際感受自己的成長,應用自我評量的結果擬定新方向等。自我評量方面今後要加強:在參與體驗的、問題解決的學習活動中,了解自己的情緒;實際感受到自己做完了某一件事和自己的成長;從學習活動中獲得滿足感;與朋友和教師交流時的心情;對自己的反省和今後的展望等等。自我反省表如表三所示:

  豐玉東小學的研究是在嘗試錯誤中進行的,經這幾年的研究和反省,他們充分體會到:兒童如何主體的面對問題,如何學習;綜合學習的學習型態不能固定於班級或學年,可跨越學年,實施異學年交流,擴大活動範圍,兒童可接觸更多的人和事;兒童體驗到學習的喜悅,擴充個人對社會和自然的看法和想法;經由體驗的學習,兒童體會到真實的意義,能從多層面看問題;邀請社區人士和家長作為客人教師,支援和輔助兒童學習,讓兒童更了解社區,更關懷鄉梓。最後,教師們也提出尚待繼續研究的課題:第一、在學習過程中兒童進行哪些活動,了解的程度如何﹖如何進行下一個活動等十分重要,教師如何清楚的把握?第二、學習的過程,發表、討論,報告或作品等的評量項目,如何具體擬定?第三、自己思考、自己學習的態度和意願,如何培養和維持?第四、如何充實學習的環境和學習支援體制,以提高學習效果?第五、如何因應學校條件和兒童實況,加強學科學習和綜合學習的深度和廣度?

  在創造「社區中心學校」中,他們學到了成長,體認了Silberman批判的「學習是孤獨之旅」的神話,他們強調:兒童期是自我確立的基礎期,協助兒童發展是家庭、學校、社區共同的責任。現在是「互動」和「合作」的時代,創造「社區中心學校」是刻不容緩的課題。

肆、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評析

  豐玉東小學的學校課程研究和發展,是日本學校課程發展的典型,顯現了許多特色,但也蘊含了不少問題,茲加以分析。

  在特色或優點方面,許多頗值得我們參考。第一,學校課程發展和教師行動研究結合在一起,正驗證了課程學者所說的:課程發展就是教師發展;沒有教師專業發展,就沒有課程發展。(Stenhouse,1975;Elliott,1991)日本中小學教師,針對全校性的課程和教學問題,實施合作的行動研究,擬訂課程和教學改革方案,加以實施,評鑑和修訂,在行動研究的過程中,課程改革了,教學革新了,教師也成長了,學校自然就發展了,展現了生命和活力。反觀我國中小學教師雖也進行行動研究,但多屬教師個別的研究,未能和整體課程改革結合起來,未能對課程改革和學校革新發生較大的影響,殊為可惜。

  第二,日本小學通常不超過二十班,教師不超過二、三十人,學校課程委員會由全體教師組成,課程發展,人人有責,每一位教師都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尤其是教師寒暑假要上班,東京地區的教師通常晚上七、八點才能下班,課後有較多的時間進行討論和對話,課程發展的時間較為寬裕。

  第三,如豐玉東小學的創造「社區中心的學校」,日本中小學課程發展充分與社區結合,活用社區人力資源,兒童直接與社區各領域的第一線的經驗者接觸,共同活動和學習,體會他們的思考方法和生活方式。社區的環境、設施、文化、傳統等都是學習的對象,也是學習的場所,兒童能就地取材,培養對社區的感情。學校利用教學參觀、懇親會、運動會、家庭訪問,發行校刊,製作網頁,問卷調查等,聽取家長和社區意見,爭取家庭和社區的共同理解和支持。

  第四,生活科和綜合學習單元都強調學習方法的學習,配合兒童的興趣和關心,激發學習意願和態度,培養學習方法;首先,加強體驗學習,不僅在收集調查資料,要加強體驗和直接經驗,學習結束安排具體的活動;其次、實施多樣的活動,配合兒童的興趣和關心,善用團體學習、小組學習和個別學習等型態;第三、重視學習的系統性和發展性,能力、知識、主體性、學習方法等都要考慮其發展性和系統性;第四、學習取自生活和社區,學習結果也要在社區和生活中活用和驗證。

  第五、加強兒童主體性的學習,學習的課題是學生自己擬定的,雖依據學習目標和內容教學,但教學過程充分考慮兒童的想法和意願,兒童自主的學習,教師提供支持和支援。同時依據兒童的興趣和關心採用適當的學習輔導方式,多樣的學習主題、方法,適當的團體學習、分組學習或個別學習,以提高學習效果,喚起兒童內在的學習意願,體會學習的快樂和成就感,在兒童主體學習方面,加強實習、調查、觀察、實驗等學習活動,這些活動並非只是聽教師講解,或兒童相互討論就好了,兒童要意識到問題的存在,自己思考、判斷,直接用眼睛確認,親自動手實驗或實作。在解決問題方面,兒童依據學習的問題,收集資料,思考判斷,在挑戰問題的過程中檢驗自己的思考方式,思索生活方式,在解決問題中享受學習的喜悅、成就感和自信,表現自我。

  第六,多元的評量方法,充分掌握兒童在學習活動中顯現的關心、意願、創意等資質和能力,依評量觀點擬定評量標準,善用評量方法,實施彈性的評量。教師多面向的觀察兒童,了解每個兒童的學習狀況,利用各種輔助資料,繼續的、綜合的加以評量,善用多元的評量方法,在不同的場合,實施階段的、繼續的評量,依兒童的反應、思考、表現,學習的態度等,改善教材、教法,測驗、作品、學習單、觀察、紀錄、作業等都可以是評量的資料。而且,不僅教師要實施評量,兒童也可以自己評量,自我檢測目標達成程度或學習成效,展望下一個學習;或兒童之間相互評量,互相鼓勵,切磋琢磨,共享學習成果。同時覺知自己與他人的差異,尊重他人,更了解自己的優點和可能性,更有自信,繼續學習。

  第七,依據新學力觀的兒童觀,承認、尊重並活用兒童的優點和可能性,課程的設計,教材的選擇,教學、評量的實施等,在任何階段和場所,都要適應個別差異,發揮每個兒童的優點和可能性,展開以兒童為中心的教學,將學習成果統整到兒童的生活體系中。師生之間、兒童之間都能相互發現優點,彼此共感,合作學習,形成學習社區。在社區中同時重視個性教育,培養豐富的心靈,朝向人格的自我實現。

伍、結語

  由豐玉東小學的個案可知,日本學校本位的課程發展顯現了許多特色,也漸具有實踐的活力,為日本的學校注入了新生命。當然日本的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也面臨了不少問題,如教育公共性的質疑、國定課程的疆界、教育機會均等的爭議、學力下降的疑慮等等,正引起熱烈的討論,這也是我們學校課程發展面臨的問題,值得我們注意。

(作者為台北師範學院教授)

參考資料
歐用生(2003). 課程典範再建構,高雄:麗文文化。
佐藤學(1999). 綜合學習的可能性和危險性,載於佐藤學(1999). 課程批判—教育公共性的再建構,神奈川:世織書房。
兒島邦宏(1998). 改變教育潮流的綜合學習,東京:行政出版社。
高浦勝義(1995). 生活科的理論,東京:黎明書房。
東京都立豐玉東小學(2002):有夢最美—培養能感動、思考、關聯的兒童。


教育及青年發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