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期 2005年10月
局長寄語 編者的話 首頁  

放大

經驗共享
放飛學生
  重視問題意識

文.施雪洲

  《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要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特點,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尊重學生的個性,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及體驗。哲學家柏拉圖曾說:“帶著更多問題,而非更多答案。”著名學者李政道也說:“學問、學問,就會學會問,學會思考。”

  在資訊時代,人們更加重視問題意識,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評價已經發生了改變,不在於教師傳授了多少知識,而是對學生提出了更為廣闊的文化空間,就是對問題的把握,通過對問題的探究、體驗、解決,從而獲得新知識。問題意識也可以說是創新精神的核心所在。人們常說帶著問題走進教室,帶著更多問題走出課堂。在教學中,我正努力朝著這個方向嘗試,以下就談談自己一點粗淺的體會吧!

  1. 重視問題意識,學會用哲學的思考方式,發展聯繫的眼光看待問題。對問題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如教吳《談骨氣》一文時,作者借用孟子的“貧賤不能移”闡釋骨氣的含義時,舉了古代一窮人寧可餓死也不吃嗟來之食的例子。我說:“生命誠可貴,難道非要一死了之才能表現骨氣的內涵嗎?你能說出既能保全自己又能體現骨氣的例子嗎?”學生思考了一會紛紛舉手說:“韓信忍受胯下之辱,協助劉邦打敗了項羽,成為漢高祖手下最著名的將領。”“越王勾踐受盡屈辱,整天為夫差養馬,臥薪嚐膽,一舉打敗了吳國。”...... 試想當初他們如果為了證明自己的骨氣,一死了之,能雪恥報仇嗎?所以說講究策略,迂迴作戰也不失為保全骨氣的一種好方法。再則教韓愈的《馬說》時,一直以來,我們都從批評“食馬者”的角度,借千里馬被埋沒來表達對封建統治者埋沒人才的強烈不滿,在當今社會,若從千里馬的角度去思考,千里馬該怎樣才能脫穎而出呢?有人說千里馬要有毛遂自薦的精神和勇氣;有人說千里馬要自己包裝自己,設計好廣告,勇於推銷自己;有的人說千里馬不能一味依靠伯樂來發現,要改變“酒好不怕巷子深”“皇帝的女兒不愁嫁”的觀念;千里馬即使暫不被發現也不要埋怨等消極的思想,相信是金子就總會發光 ...... 讓學生通過討論明白教學內容,只要換個方法,換個思路就會有柳暗花明之妙。

  2.重視問題意識,聯繫時代背景,說出自己的體驗。如教《孔乙己》時,“孔乙己本姓孔嗎?”“這樣一個悲劇人物為什麼會沒有姓呢?”要求學生聯繫時代背景,理解孔乙己的悲慘命運,又以今天素質教育的眼光來評判孔乙己的悲劇性格,同時結合當今一些社會現象來剖析身邊“鹹亨酒店”式的冷漠。並撫心自問自己是否也是一個冷漠的看客,進而感受魯迅那穿越時空的深邃目光。同時要求大家課後思考這麼一個問題“孔乙己出了鹹亨酒店後的命運怎樣?”從大家收上來的練習中:有的說他被丁舉人毆打致死,有的說他饑餓而死,有的說他在孤獨、冷漠中老去 ...... 可以看出大家對孔乙己的命運給予深切的關注。這樣,從課上延伸到課後,相信這一切都會給學生幼小心靈以極大的震撼。

  3.重視問題意識,帶著時代意識去思考問題,與時俱進。《愚公移山》是一篇老教材,多少年來皆以肯定“愚公奮鬥不息,堅忍不拔,改造大自然的堅定意志”為主題。上課時,有學生說“愚公真是太愚了,搬家不就成了嗎?”“為什麼?請說說你的理由。”這下可熱鬧了,大家七嘴八舌說:“愚公破壞了生態平衡;愚公一意孤行,不尊重子孫的意見;要使用現代化技術開設纜車,觀光隧道,甚至架設直昇飛機場 ......”在熱烈的思辯中大家達成了共識,愚公的行為是不足取的,但愚公堅忍不拔的精神還是要代代相傳,發揚光大的。

  4.重視問題意識,對作品中感人的地方,能說出自己的體驗,並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如蘇軾的《水調歌頭》,我不止教過一次。每每我說,這是中秋詞中的極品,清人胡仔評論“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學生反應很茫然,是啊,對於閱歷未深的學生,沒有經歷過生離死別的學生又哪能體會到詞的精妙所在呢。我一方面要求學生聯繫蘇軾的人生際遇——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自請外調,貶官密州,妻子亡故,又與一向親密無間的弟弟七年未見面。時值中秋,面對一輪清月,詞人會有怎樣的思考和行動呢?學生紛紛陷入沉思之中。圍繞“起舞弄清影”的“弄”字你體會到什麼呢?“起舞”本身是令人愉悅之事,“清影”卻又蘊含多少淒清、孤單。設想一下,面對一輪明月,詞人在薄醺微醉之際,嚮往天上的“瓊樓玉宇”。晚風吹拂,樹影婆娑,滿腹心事縱然向誰訴說,清輝滿地,一種沁人入骨的寒氣纏繞周身。這一切只能通過“弄”這個動詞,形象傳神地表達出來。多少離情別緒,多少孤獨寂寞,全凝聚在這無言的行動中。一個“弄”字就讓學生品味到語言之美,文眼之所在。也惟有“起舞弄清影”才排遣了多少心酸與苦悶,使詞人領略了“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的自然規律之妙,進而勉勵詞人自己要有豁達的心胸,達觀的情懷,與親人共賞人間美景。從問題的提出體會到語言的千姿百態,思維的豐富多采,才能喚醒學生的創造力。正如巴斯卡說的“人是一支會思考的蘆葦”。帶著問題,才能夠使學生不斷探究、發現、感悟。

  水嘗無華,相蕩始成漣漪;石本無華,相擊乃生靈光。問題提出應該是相向的,教師也應該提出更多的問題來激發誘導學生。激發學生富有創見,富有個性的獨立思考,使學生感到心靈的舒展,情感的流淌,受到美的薰陶。也唯有如此,才能使師生一同步入智慧的殿堂。

(作者為浙江省平陽縣鼇江四中教師)

 


 

教育及青年發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