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期 2005年10月
局長寄語 編者的話 首頁  

放大

多元教育

 

迎風雨  昂首踏步 

-專訪少年感化院

 

  窗外雨水嘩啦嘩啦的下著,水撥忙碌地左右擺動,外面仿佛是一個水世界,車子在飛馳中濺起了浪花。暴雨警告高掛的六月某個早上,朝著路環方向驅去......想到今天要訪問的地方 —— 少年感化院,心裡就像當日的天氣 —— 有種給人看不清、摸不透,充滿神祕的感覺。

  近年社會不少青少年刑事案件,因觸犯法律而被繩之於法的暴風少年,部分人會經法院轉介到少年感化院接受收容援助服務。究竟少年感化院是一個怎樣的機構?他們用甚麼方法洗滌、潔淨犯了法的青少年心靈?如何幫助他們作好裝備重新投入校園、家庭、社會?一連串問題纏繞記者的心頭。

到達路環時,雨勢開始減弱,車子在路環竹灣馬路壹號的少年感化院門前停下,我打著傘下了車,迎面而來的是帶著親切笑容的余珮琳社工,此外還有兩位被訪者鍾惠平心理輔導員和盧麗施老師。

 

少年感化院之職能

  少年感化院是法務局轄下的一個機構(以下簡稱感化院),主要的職能是向一些觸犯法律的青少年(年齡介乎十二歲至十六歲的未成年人)提供收容援助服務,收容期最長至院生年滿二十一歲。現時感化院有四支不同的工作隊伍,分別是:兩支全日24 小時負責男女院生日常生活的工作隊伍,約有輔導人員30名;一支由三名社工和兩名心理輔導員組成的心理輔導隊伍,院內每一案件都會安排社工和心理輔導員各一名跟進,目的是希望提供兩套不同的輔導方式。最後一支是教師隊伍,院方得到教青局的協助,小學一些主要科目由何東中葡小學的教師任教,中學則由院方聘請兼職教師協助,整個教師隊伍有十多人。課程設置方面,以學業及職業培訓雙管齊下,課程編制由小四到中三。

  「我們的社工或心理輔導員對剛進來的院生,會先瞭解他們過去的學習經驗,由於有些院生已輟學相當一段時間,我們需要對他們的學習能力作出評估,再安排學習輔導,才能讓他們重返院內的正規教育。」余珮琳說為了院生成長的需要,院內加設一些工作坊及短期課程,如生命教育(包括:個人品德及情感教育、性教育、家庭及群體、公民教育及環保)、個人成長、生涯輔導、健康生活及防止藥物濫用、法律等工作坊。此外,亦開辦實用的電學職業培訓班,一般小型家庭電器。課業以外,院內亦有其他活動讓院生參與,例如農耕活動,到了收成時會把蔬菜送到志願機構。為了讓他們認識社會、關心社群、培養對社會的責任感,院內成立了數支義工隊,為獨居老人、精神病康復者的家居清潔維修,教授弱能人士手工藝等。

挑戰愈大 滿足感愈大

  「由於教師屬於前線工作者,日常接觸院生的時間最多,上課期間遇上某些狀況,會先找機會與他們談談,處理不了,事後會與其他教師開會討論交流,若結論是認為交給社工處理較為恰當的話,便會作轉介。」談到在感化院的教學工作,在院內教了約八年書的盧麗施老師說挑戰很大,這裡的學生全部都是反叛青少年,與一般學校的學生不同,他們輟學多年,需要加倍用心關懷和給予更多的鼓勵,當見到他們慢慢再拿起書本,感覺會很開心。

  而在院內工作了五年的心理輔導員鍾惠平說:「最大的感受是,青少年都是受軟不受硬的,關心與包容比警誡與懲罰更為重要。」現時院內大約有七十多名院生,由五位社工和心理輔導員跟進,工作亦算繁重。近年進入感化院的人數有輕微上升,較多人涉及的犯罪有:集體打鬥、搶劫、縱火、傷人、盜竊等等。多數的情況是,一些青少年由於在學校跟不上學習程度又或者違犯了校規,對學校缺乏歸屬感,最後變成問題學生,他們一旦離開校園,似乎再無法進入校門,成為失學青少年。大多十三、四歲的少年仍未到工作年齡,整日無所事事四處溜達,容易發生事端。鍾惠平更說很多時下的青少年對法律的認知貧乏,甚至有些人並不知道打鬥和盜竊是罪行。

迫切需要一校一社工

  盧麗施指出現時私校每班學生人數相當多,一班裡有幾個學生出現違規行為,老師需要用很多時間與他們傾談,否則問題是解決不了的。不願上學的學生留在家中得不到家人的關心,在學校又沒有得到及時的跟進,問題便無法解決,漸漸在沒有人理會的情況下,犯事的趨向會更為嚴重。盧麗施認為一般學校的老師教學工作已很繁重,加上要應付一些學生問題定會倍感吃力,因此學校的整體配套就顯得很重要。現時一個社工走兩間學校,顯示出學校裡社工人手不足夠,因為社工每次要用很多時間與一名學生傾談溝通,用以瞭解事件的始末和建立互信關係,才能作出適當的輔導,三兩分鐘的短談並不可能解決問題,所以一校一社工的確是有迫切需要。鍾惠平稱學校對輔導工作的認同與推動是十分重要,有一些學校仍採用記「過」出校的做法,並不能解決問題。她認為校園生活是青少年身心成長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若然輔導工作做得較全面才可以幫到有需要的人。

締造重返社會條件

  為了使院生重新投入校園生活,每年的三月本澳學校招生期間,院內社工會為院生報考一些正規學校,部分程度較高的院生亦能重返校園;其他選擇就業、或報讀勞工局、理工學院的培訓班。鍾惠平稱院生無論外出讀書或就業,均須先向法院申請,法院則按院生的表現決定安排。

  一般院生由感化院的社工跟進,當院生完成期限且各方面表現良好,具備重返社會的條件時,院方會向法院建議他們離開;遇有個別情況需要院外跟進服務1時,會待院生各方面都穩定後才轉介到法務局社會重返廳的社工跟進。為協助院生重返家園,輔導工作亦延伸至家庭,當中包括協助院生重建與家庭的關係、加強親子溝通、發展家庭的支持網絡、提升家長管教能力等。綜合來說,少年感化院透過種種服務,締造更多有利這群青少年重返社會的條件。
後記

  專訪前,記者有幸在余珮琳社工的帶領下在少年感化院逛了一下。少年感化院主要分男女童區和多個學習室,每一個區間都有閘門分隔開來。男童區的房間裡放置了一張張的碌架床,床上擺放有摺疊得整整齊齊的被子,一雙雙鞋子(大部分都是球鞋)有序地排列在床腳處,區內的清潔由院生自理。走到不同年級的課室裡面,都掛著帶有少年特質的畫作,一些我們認為是日常應有的設備,如:電視、看報等,這些設施需要在院生有良好表現時才可以享用2。離開男童區到達他們上課的區域,一條長長的走廊,左右兩邊都是課室。參觀當日正值學生綵排結業禮,透過課室門外的小窗往內看,有幾位短髮的青年在室內坐著談論事情。據余珮琳的介紹,院內教學是採用小班制,最多只有十來人一班。女童區大致和男童區相約,只是因應女院生人數比較少,所以區間較細小。室外操場有一片小小的耕地,由院生種植了合時的蔬菜,看到這些成果令人聯想到人和蔬菜一樣,只要經過悉心培養,也一樣會茁壯成長。

註:
1.由感化院的社工跟進院外個案。
2.少年感化院採用的一種賞罰制度,表現良好的院生可到備有
電視、報紙等區間活動,反之會被安排到另外的區間接受觀
察及反省。           


教育及青年發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