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期 2005年05月
編者的話 首頁  

放大

經驗共享
>> 如何結合文學作品上好歷史課 文•羅寶雁

  很多同學認為歷史就是「歷史」,很多事情只能從史書中得知,很難令人有深刻的理解。又認為,古人已故,更不能死去活來,那麼憑什麼來判定歷史人物的忠義奸佞呢?單純「講史」枯燥無味,又怎能把歷史課說得更深刻、更有趣呢?

  有時,一些名留史冊的歷史名人,同時也是文學作家,有佳作傳世,我們不妨讀一讀這些歷史人物的政治取向、性格特徵,然後反過來分析歷史。

  例如:在講北宋歷史時,我們不得不提的是曾經推行慶曆新政的范仲淹。范仲淹是北宋的政治家,同時也是一個文學家,詩詞皆有名篇傳世,而文章首推《岳陽樓記》。《岳陽樓記》寫於宋慶曆六年,乃作者受友人滕子京之囑咐寫成。我對學生介紹了文章的梗概後,誦讀文章的最後一段:「嗟夫!予嘗求古仁之心,或異二者之為」當我讀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時,率性把這句話寫在黑板上,再引導學生理解這句話的含意:在天下人憂慮之前憂慮,在天下人快樂後才快樂。我以此高度讚揚范仲淹這種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胸懷以及高尚情操,更向學生指出,這篇文章最難得的是作者推行新政被貶後所作。同學們被震動了!這樣一來,學生對歷史人物便有了一個較具體而深刻的認識,歷史課也不會流於空泛了。

  要向學生講清楚一個時代的歷史。我們除了可正面講史外,更可以時人的作品「側面講史」,來個「兩面」合壁。例如:我們在講南宋歷史時,不得不提兩首詩。一是李清照的《絕句》,二是林升的《題臨安邸》。

  前詩:「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用楚霸王的故事作題材,實際上是在諷刺南宋政府的妥協逃跑政策。由於當時中國的北部已被金兵入侵,宋朝政府逃過長江,屈辱地待在東南一帶,沒有北上抗敵,貪生怕死,實在是「人傑」和「鬼雄」的反照,與楚霸王這種不願忍辱偷生的英雄行為,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這樣,只要把詩歌稍加分析,學生對南宋偏安的局面就有了較深層的認識。

  後詩:「山外青山樓外樓,兩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此詩反映了南宋時期腐敗的統治集團,只顧在京城裡遊覽湖山名勝,聽歌看舞,全然沒有想過收復北方的失地,有時玩得太高興,酒喝多了,簡直把杭州當做老家了,真是忘卻回京,忘卻國難呀!這樣一說,學生就能形象地、感性地理解南宋偏安的形勢。

  歷史就是史實,我們在講歷史時也要講求「真憑實據」,絕不能憑空而談。冷談歷史,流於空洞,實在難以說服學生,更不用說吸引呢?因此,以文觀史,甚至論文,乃是對史書所記載的一個補充,能恰當結合文學作品來上歷史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歷史課的深刻性和趣味性。

(作者為濠江中學教師)


教育及青年發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