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期 2005年05月
編者的話 首頁  

放大

e世代教師專輯
>> 學習空間的創造者
    ── 專訪莫忠健老師
本刊記者.鄺耀忠

記者十三年前曾於教青局購置的充氣式半球狀天象演示室內,聽過莫忠健老師主講的天文學講座,當時他所講的內容著實吸引,使我印象深刻。

  「小學的時候我已經喜愛天文觀測活動,相關知識多憑自學得來。」自小喜愛天文的他,對穹蒼探索的濃厚興趣使他對天文觀測活動一直不離不棄,今時今日雖然工作及進修均十分繁忙,但若果天氣好的話,每逢假日仍會抽空到郊外享受天文觀測所帶來的樂趣。此外,他亦利用此一專長在學校組織天文觀測小組,藉相關活動增加與學生之間溝通的機會。

  「運動亦是我業餘興趣之一,以前我跑長跑,現在主要進行健身活動。因為運動對我來說十分重要,它令我保持一定的活力,這樣才能與學生溝通,並能應付日常忙碌的工作。」莫老師注重保持身心健康,經常鍛鍊令他體魄強健,精神飽滿。

  今年是莫老師踏入教學生涯的第21年,最近十年主要職務是負責中學生的訓導工作。任職於慈幼中學的他,除擔任學校訓導主任一職外,亦是一班有49位學生的班主任,同時兼教數學及公民教育,每星期的任教節數不少,而且還要面對層出不窮的學生問題並進行難度較大的訓導工作。

  在澳門修讀博士學位的中學教師不多,莫老師是其中之一。他早年畢業於華南師範大學(澳門班),2000年在澳門大學教育學院完成教育心理學碩士課程,2002年考入在教育範疇排名全中國首位的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心理系,現為博士研究生。作為北師大的博士研究生並不容易,北師大心理系的畢業難度是全國知名的,博士生所付出的努力要相當大。「其實我選擇修讀教育心理學,最主要是因為這一科是有比較大的發展空間,同時應用在教學當中相當有用。」

  在博士班學習期間,莫老師遇到不少困難,當中很多學術訓練較他修讀碩士課程期間難上很多倍。莫老師表示修讀博士課程的最大收穫是可以與不同地方的同學作交流,這些同學都是從全國各地招考而來的精英,每個人都經過重重困難的考研過程才能修讀北師大的博士學位,莫老師表示與他們交流實在是獲益良多。

持續進修及反思是提升教學自我效能的主要方式

  北京師範大學吳國珍博士在一篇文章中提出:適當的自由時間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必要條件,但並不是充分條件,學習空間恰恰是被那些正在追求專業發展的教師所創造。莫忠健老師除本身的教學及訓導工作外,更兼任多項與本職相關的工作,而且多年來不斷堅持專業進修,可以說他就是其中學習空間的創造者之一。早前教青局舉辦第一屆學校視導證書課程,這個長達98小時的課程,筆者又與莫老師遇上,真佩服他有耗不盡的精力。「我認為,持續進修是教師掌握有效教學的最主要方式。」日常肩負繁重教學工作的他,仍堅持個人的持續進修。「通過在職進修,特別是修讀心理學博士課程,它給予我很多啟發。」因為教學的問題層出不窮,特別是處理學生問題,專業進修所學得的知識對於自己有很大幫助。

  身為訓導主任的他認為澳門學校的訓導工作難度很大,當中的困難是缺乏訓導老師之間的交流,這個交流相當重要。莫老師在澳門大學修讀碩士課程期間,有機會接觸到不同的教師,在與一些高水平教師互動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教育心理學對青少年工作的重要性,特別現在強調訓導工作要隨著時代的改變而要作出相應的變化。在澳門大學接受的輔導訓練對於莫老師處理學生問題非常有幫助,自己覺得處理學生問題時權威性降低了很多,而聆聽、接納、關懷是他認為最有效的訓導策略。莫老師說,現今我們強調有效的教學,其實教師在學生當中,希望能夠進行有效的輔導及訓導工作,這就要強調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及方法,在強調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及發展性的基礎上開展預防教育工作。

  經驗的累積以及進修所促使的個人專業成長使得莫老師在教學工作上進行反思。「我在每日工作的安排以及對學生問題的處理方面,所遇困難及問題相對比起十年前更為複雜,事實上很多問題源於個案的家庭及社區,在資源缺乏的情況下期望學生產生改變,你要準備付出很多精力及時間。心理學的訓練使人掌握自我、學會控制情緒以及掌握人的發展規律,這些特點對提升教學自我效能感很有幫助。」

持續進修有賴家人的支持

  記者向他瞭解,對於在工作、繼續進修及照顧家庭方面,時間是如何安排的。「我相信現在所有的中、小學老師都很忙,教育改革改變了社會對教師的要求。在忙碌的教學工作及進修中,我盡力把時間管理方面的工作做好,而在假期中則盡力爭取休息及放鬆」。

  要全身投入專業進修,家庭成員的支持相當重要。「持續進修以及兼任與教學研究相關的工作,要付出很多時間及精力,這方面全賴我太太對我的支持。」莫老師表示,在教導子女方面,夫婦二人均會相互合作,共同承擔,平日我們彼此都會爭取溝通的機會,並且重視與家人的維繫,珍惜共聚天倫的時刻。

老師要有一種研究的視野才能作自我調整

  碩士畢業後,莫老師應聘兼任澳門大學教育學院學士學位論文的指導工作,帶領幾位在職兼讀的老師進行教學研究,直至完成學士論文的撰寫。「現時在教育改革當中都強調科研興校,如果教師能用一個研究者的角度去審視自己的教學,則教學工作容易逐步發展。」莫老師在論文指導工作上雖然花上不少精力及時間,但他認為值得兼任此項工作,因為指導工作引領了自己及至老師們的積極成長。「莫老師認為教師應發展內在的能力,同時盡量利用周圍的環境資源,例如教育研究的成果就是最好的資源,如果老師重視教育研究的成果,並且利用有效的方式去進行教學,則教學效果一定會較好。」莫老師認為指導論文的工作給予他最大的得益是教師的回饋,看到被他輔導的老師在教學科研方面有所進步會感到高興。「我要求他們在進行教學研究的過程中,能夠將一些研究成果或方案用到實際的教學環境中,使之能夠改善教學,這是最重要的。他對所輔導的教師要求嚴格,而且在教育方面的學識廣博,亦很專業,所以經他輔導的老師的論文質量相當高,由於近年記者亦被邀兼任相同的論文輔導工作,因此有機會翻閱莫老師輔導教師的論文,因而對他的論文輔導工作有所瞭解。

教師需認清本身的專業,並時刻覺察周遭事物的發展

  社會上為教師鬆綁的聲音不少,有說教師已心力交瘁,亦有新入職者中途轉職,而莫老師不但能駕馭本職工作,而且還堅持在職進修及兼任與教學科研相關的工作。訪問接近尾聲,記者向他請教如何處理進修與工作的關係。「現在社會上反映老師的工作壓力很大,壓力的來源之一可能是對本身專業發展的態度。其實教師本身工作的最大回饋不是所得工資的多少,而是來自於教學的成效及學生的回饋。如果一個老師在教學當中不能夠取得應有的教學效果,或者他不能體會、享受學生的發展及成長的話,他的教學效能就不容易提升。」

   莫老師指出,壓力是一種知覺,從心理輔導的角度看,對教師本身所感受的壓力,每個人的看法不一樣,這與教師對個人專業的看法及對生涯規劃的發展很有關係。「現在教育心理學強調的是要成為一個有意識的教師,即他要知道在他周圍的教學環境正在發生什麼事。教師埋首於日常教學的瑣碎事務當中,實在不容易進行有效的思考,或者教育改革中在教學資源的運用以及為教師創造更多的生涯發展空間就很重要。他列舉去年所指導的一位教師的一項研究為例,該研究以《心理健康自評量表》 ( S C L-90 ) 對澳門小學教師進行心理健康調查,研究結果發現澳門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在90個調查項目當中大部分得分高於全國常模,這可以看出澳門小學教師教學工作壓力的沉重。他認為在教育改革當中,一定要滿足支援教師心理輔導方面的需求,現在的輔導機制大部分都以學生為主要對象,但對老師的支援相對較少,教師培訓對教師專業發展固然重要,但很多老師覺得教師培訓也是一種壓力,從輔導角度去看,澄清職業價值以及協助發展個人教學潛能至為重要,因此對教師心理層面的支援應是一項與教育改革與時並進的工作。

  對很多老師而言,要進行有效的輔導工作,最主要是多接納及關懷學生,多聆聽他們的心底話,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在問題還未發生之前,學校應盡可能預設一個較好的教學環境。「其實環顧澳門我所接觸的教師,一部分學生的問題源自於學校本身教學文化的執著,另一方面與老師的教學有密切的關係,特別是師生關係。」莫老師表示,一個初入職的教師如何與學生建立良好關係,如何處理學生的問題,這是需要不斷學習的,除了技巧的運用外,教育同工最好能學習將暫時解決不了的問題與周圍的人分享及溝通,而不是單單靠自己有限的力量去處理,其實單靠一個老師去處理學生的問題是相當困難的,有效的教育工作應該是教師、學校社工、輔導老師等團隊的合作成果。「在處理學生問題上,老師應該經常交流並放下成見進行合作,這樣才能有利於學生的發展。」

  「時下老師應強化自己的教學能力,在某種程度上是減少壓力的方法,其實你越覺得教學沒有成效,教學就越容易出現問題,越覺得教學工作為你帶來壓力。」由於現時教育改革的發展強調優質高效的教學,因此對教師教學的要求相對提高,同時亦要求教師持續進修。莫老師表示,在持續進修的過程中,教師每一步都應該需要進行反思,應該思考所接受的培訓使你得到了什麼?改善了什麼?這是十分重要的,單單為一個課程的証書或為取得一個更高的學位,其實對教學的改善作用不大。


教育及青年發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