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期 2005年05月
編者的話 首頁  

放大

e世代教師專輯
>> e世代教師的專業成長 文.陳建熊

  21世紀是資訊科技主導的知識型時代,知識公路網絡帶來所謂“ e 時代”,其主要特色之一是資訊爆炸,知識效用跨度 ( life span of knowledge) 的短暫性,形成“e 時代”的特色是極速的劇變,人若不與時並進,必然經不起時代洪流的衝擊。

  教育作為發揮現代社會功能的其中一種重要專業,肩負了造就社會人力資源普遍提升的責任,也就是社會素質保證的倚靠,教育工作者能不自勉?教育在世界變化互動鏈 ( world interactive chain of changes) 中,面對社會急劇蛻變的挑戰,杜威 ( John Dewey )早就提問:究竟教師應當老是跟在時代巨輪的後面?抑或走在時代的前頭?又抑或浮沉於時代的洪流裡,六神無主,隨波飄盪?

  無論教師願意與否,學生都是看著老師的背影成長的。學校和教師持有的,學生才會持有;學校和教師沒有的,不要期望學生會擁有。面對專業任務的挑戰,侯活•嘉納 ( Howard Gardner ) 在其最新著述《良工 ── 當卓越與倫理相遇》 ( Good Work - When Excellence and Ethics Meet ) 指出:在社會轉變時,我們需要反思並自問,自己的人生目標及價值觀與時代的訴求是否一致,從而作出自己的抉擇。他向教師提出了三個面對時代挑戰時可能的態度:(一)逆來順受,跟著潮流走,走向因循與麻木;(二)按個人目標去找尋同行者,迎向社會的挑戰;(三)從專業中悄然引退。由此,仍然留守崗位的教師當有如下的反思:(一)我為何當上一位教師?當上教師的理由?(二)如何理解作為一位教師的中心目的?(三)我對有質素的生涯 ( career) 和工作願景 (work vision ) 有何設想?為何我感到要成為一位成功的教師?(四)我如何做到?

  時代給予教師的任務是,如何做好普及、義務、免費教育,如何讓更多的青少年因受教育而得到更大的祝福?教師的處境挑戰是:

  1. 社會風氣:傳媒、潮流的負面部分對青少年人的毒害;
  2. 經濟的困局:更多的大學畢業生終身找不到工作 ( Life long unemployment ) ;
  3. 後現代社會:世事無所謂是非對錯──道德標準的含糊;
  4. 大氣候的道德文明:道德淪喪 (如賭博合法化);
  5. 社會氛圍 (娛樂事業)、次文化對青少年的荼毒;
  6. 家庭變化 ( 解體 ):過度的寵愛、失教;
  7. 教育與課程改革的偏失與錯配;
  8. 校園暴力與安全、欺凌嚴重:澳(打成植物人)、廣州的“小混混”、港(學生群毆判刑)、美加 (校園槍擊)等等。

  今天的教師面對上述的處境,需要承擔下列的責任,教育的使命方能達成:

  1. 教導學生成為社會有用的一分子;
  2. 瞭解心理學以作為瞭解學生的工具;
  3. 教學講求特殊的技術與教學藝術;
  4. 給予學生在生活上較全面的照顧;
  5. 對學生使用來自精神本質之精神能力引導;
  6. 促使學生精神本質能力的付諸行動;
  7. 喚醒學生的意志與意識,致力於學習;
  8. 用指導與影響力促進學生理想的實現。

  依照當代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探索研究,歸結出下列的解決方法,去營建高效能教與學的平台,諦造成功教育的“法門”:

  1. 校本管理與全校整合法:隊工協作的建立;
  2. 嚴謹而愉快的校園生活;
  3. 安全有秩序的環境 ── 集體生活的基本安 頓;
  4. 自由與紀律的拿捏與平衡;
  5. 訓輔結合:集體的安頓與個人的關愛;
  6. 優質閒暇體現於聯課活動(即目前的課外活動):抗衡不良玩意、寓輔導於活動的需要;
  7. 群育建立,發揮系統同儕關係的影響:學生社群縱、橫向建立;
  8. 生活教育:透過具效能的週會、早會、班主任課,進行生活化的全人培育;
  9. 藉歷奇訓練活動,向學校各種各類領袖生及服務生,進行普及領袖培訓──讓全體學生通過同儕立榜樣、作領袖來提昇素質;
  10. 家庭與學校的緊密協作:家校同心,互信互助,相輔相承;
  11. 以全校整合法 (Whole School Approach) ,努力構建校園師生凝聚力,成就家校協作, 以學生學習效能為中心,藉以開展整全、均衡、全人的培育。
    教師專業成長是達至上述校園成果的必然手段。讓我們先來重溫一下專業的涵意。美國全國教育聯會指出:“按照現代的定義,專業應屬一門具有特殊知識領域,屬於心智技術,具有特定社會功能的工作。從業員應具有專門及持續的工作訓練;需要承擔廣度的自律和清晰的使命;願意委身,以本業為終身專業;並主動釐訂綜合性的工作道德規約,交由自律組織執行,贏取社會的尊敬與信任,樹立從業員的社會形象與地位。”

  按照上面定義的提示,教育專業成長包含了(一)專業性質;(二)專業道德與權利;(三)專業義務與責任等方面的勉勵與要求,要求專業工作者誠心思考,奮力追求專業成長。專業不等於職業,後者是賴以糊口的工作,而專業則是擁有超卓的技術,且具專業精神、情操、操守,體現在鍥而不捨的持續專業發展和成長的追求上 ( pursuit of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growth, CPD ) ,以及堅執的終身委身 (life-long commitment)於本業的表現上。教師的專業能力,表現於教師持有下列的專業價值 ( professional values),包括:追求自我的持續專業發展 ( personal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對學生的全人培育與發展 ( concern for student’s whole-person development and growth);教與學效能的追求 (teaching and learning effectiveness);所屬學校發展的關切(school development) 和專業群體的參與與服務( professional relationship and services) 。

  限於徵稿的規範,暫時未能就主題作更多的闡述與引申,讓我以近20年前所寫的一篇短文《激變時代教師的角色》中的結語,作為本文的小結:

  “教師要作傳統的賢明守護者,也要做新社會的開路先鋒。為此,教師應有深而廣的文化素養(透過認識教育哲學,並深化專科學養),敏銳的觸覺和睿智的社會意識,專精的教育識見與教學技巧,強烈的公民道德勇氣,去承擔社會交付我們的專業責任。教師既清楚自己擔當的角色,就當努力不懈進修,勇於與其他專業及本業同工合作,敢於實驗改進,不斷地肯定自己的社會功能價值與貢獻,帶看濃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致力開拓教育新領域 。”

(作者為澳門大學附屬應用學校校長)


教育及青年發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