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 2002年10月
編者的話 首頁

課 程 改 革
>> 新世紀中文課程的討論 文.方炳隆
 

新時代的語文探究

新世紀是全球化同時也是訊息充斥的時代,科技進步徹底改寫了人類的溝通模式。無論身處何地,無時無刻均有大量的訊息以不同形式,刺激著個人的感官細胞,不同的腦袋聯繫先在經驗及認知結構,生成新的有意義知識,或將新訊息歸類到其他的類別,例如:又用或冇用;有用當中,又可以細分成若干個值得討論的議題,對誰有用,在甚麼情況下有用,有用程度多大......等等。資訊科技界對知識管理的概念和實作,把訊息進行系統歸類、整理、加工,成為在特別時空下有意義的知識,應用到學校課程、教學、學習的管理實務,引起了教育領域的蝴蝶效應。的確,面對開放競爭的環境,身處訊息的年代,人如何快速有效地對特定訊息回應,無論對個人或所屬社會都十分重要。語文探究在科技手段普及、認知心理學和腦科學於教育領域開花結果的年代,必須有所作為,溝通交際載體的語言文字,創造人與人交流共同基石方面有絕對價值,怎能不對其進行徹底的檢視?!

語文探究:學理或應用

在今天,如何有智慧地協助新生代回應訊息不斷爆增和新社經秩序帶來的挑戰,可能比語文內在本質研究更具迫切性。這並不意味著只重語文的應用研究,事實上,沒有語言文字工作者基礎探究,以精雕細琢用心推敲的態度對這些微不足道的建材進行加工,宏觀語文的應用研究結果只能站在人云亦云的不穩平台,以應變能力遲鈍的結構素材,構築不可能的摩天大樓。這意味著語文本質與語文應用的研究必須並駕齊驅,值得系統地探究。也提示需要有更多的人在不同的專門領域共同參與探索,貢獻個人的視界,拓寬人類智慧的認知地圖。

中文課程修訂為何要做比較研究

在特定社會文化脈絡下,作為共同溝通平台的語文,其模樣為何?這個溝通平台如何能夠有效運作?普遍使用中文的華人社區,如何系統地透過學校教育將中文的價值傳遞給新生代?期待新成員在完成義務教育後具怎樣的語文回應能力?這些問題,一般可以在國家/地區課程規範文件中看到端倪。

多樣化的回應與行動

或許,有學校教育工作者會質疑,上述廣泛不及邊際的課題,該由技術高不可攀的研究人員及專家討論,由理論深不可測的教育學教授,以精簡的原則告知內涵,甚而,自我認定知識建構不是膚淺小我的分內事,我的工作任務是教學。但是,在實踐他人意念的過程中,偶爾發現一套規範目標、一家學理、一套教材並不足以應對不同的實務情境。教師們實際存在著很多的不滿。在理念層次,教材與課程標準的要求有出入,教材與教授告知的不相容,教授與教授之間對同一要求有不同的詮釋,......;在運作層次,學校教學要求跟課程標準存在鴻溝,學生掌握的與教學目標預期的不相應,學習者學到的知識好一部分不是來自課堂的系統教學,而且,學生總不愛學習,非教學工作又一大堆,回家以後,......因而,在同行茶聚時刻總聽到很多不同的抱怨。不滿和抱怨是可以理解的,代表著老師個人感知,並清楚意識到客觀世界與自我的信念和認知不一致,但是,知不等同行,而且,行動也有積極與消極之分。可幸的是,有不滿人士組織起來,以實際行動正面地回應多方面的問題,有的質疑知識專家的知識基礎,有的協同發展校內適性課程,有的動筆編撰本地教材。這些行動雖小,都在為有效中文教學的範式轉移注入動力。

新時代中文課程取向與教師們的慎思

中文在學校教育當中確切扮演著一些重要角色。中文是華夏文明得以存續和良好發展的必要條件,是學習各門學科知識、能力的奠基學科之一,是懂華語人士傳情達意的工具,是新經濟模式新生代良好適應劇變環境,推動社會進步的有利因素。上述精粹主義、學術取向、工具主義、社會適應和導進的觀點都存在著一定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各位從事中文教學工作的老師,你個人的看法如何?任教學校的集體看法是甚麼?有不同的意見,如何處理?

如何界定中文課程的合理性

知識總量以幾何級數累計,但是,學校課表的有限空間不能無限地擴充,中文作為學校教育一個重要的學習領域,有需要從新定位。 “哪些中文知識最有價值?”,“如何學和教最有效果?”,是兩個比較經典的課題,相關的衍生議題何其多。現代學校中文學門知識結構的重點、難點分別是甚麼?需要更多的範文嗎?古文、書法作為國粹知識內容的現代內在價值是甚麼?語法內容是否需要進行系統教學?應用文在商業買賣契約的外部經濟實用價值應該在有限的學校教授嗎?互聯網圖文聲影虛幻互動學習模式對學生學習中文不利嗎?乃至各位同意新一代中文能力達標要求的擬訂和測評嗎?事實上,在中文領域,有著更多值得理性地討論的議題。云云眾多的論題、論綱、論點、論證、論據當中,能夠系統地形成本地一套起著指導作用的規範文件嗎?

課程修訂與課程探究

澳門是中西匯集,商貿頻繁,旅遊文化交往密切的國際城市。有過光輝璀璨的歷史,配合社會經濟發展的新情勢,教育制度改革的討論已刻日進行中。如果相信教育是社會進步的原動力之一,如果看透課程是教育的核心議題,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也該同步起動。醞釀著修訂中文課程的背景下,深入瞭解中港台澳目前課程規範文件的思路、理念、內容就顯得特別具有意義。

誰人應該參與新一輪中文課程修訂的討論

課程改革工作小組仝仁搜羅四地最新義務教育階段中文課程規範文件,以表格方式整理,採用在相同項目上並列(juxtapose)的手法,方便讀者比較(詳見教育暨青年局網頁),歡迎各相關研究人員、專家、學者、教學主任、老師、同學、家長、出版商、書商、關注中文教育的社會人士,乃至顧主團體,為新修訂課程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注入廣闊的視角。

(作者現職教育暨青年局教育研究暨教育改革輔助處)


教育及青年發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