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嬰幼兒之安全感與可信感

  我們都知道,在人生不同階段裡,都有不同的任務,例如學生要努力學習功課,成年人要努力工作等等。嬰兒也不例外,他們也有重要的發展任務要完成,也就是解答"這世界是否安全可信"這個問題。但對於一個新生嬰兒來說,能力有限,不會聽也不會講,手腳不靈活,要如何才能完成任務?家庭是個重要因素,對嬰兒之影響力確實很大,家庭能否提供容易獲得安全感的環境,決定了嬰兒能否順利完成任務。這裡強調的安全感是指心靈的安全感,而非物理性的安全。而重點在於父母對嬰兒的需求所作的反應是否及時和適當,讓嬰兒感到外界是可信與可靠的,他們的要求是否都受到重視和理解。有不少的研究發現,對世界抱有安全感的嬰兒,其父母大都能正確分辨嬰兒之需要,並作出即時之回應。這看起來很容易,做起來卻有一些矛盾出現。例如長輩都說:"小孩子哭,不要馬上抱起來,要不然以後都要抱。"這樣的講法到底對不對呢?我只能說有對有錯,錯的地方就是如果小孩一直哭都沒有人回應,久而久之就會獲得一種"學習得來的無助感",容易把這世界定性為不安全不可靠;而對的地方在於小嬰兒哭不一定用抱來解決,可以有很多種途徑來回應,例如跟他說話,換尿片,餵奶等等,抱起來只是其中一種方式,但是並不代表不抱就等於不理會。

  在上述之前提下,也出現一些實際的難題,例如如何訓練嬰兒戒夜奶,如果嬰兒哭著要喝夜奶時,到底是要給還是不要給?給的話怕戒不掉,不給的話又怕什麼"無助感"。其實處理的原則是一樣的,嬰兒要喝奶,當然要給立即回應,但是不一定要立即給他喝,例如先與他玩一回,把奶瓶搖動,發出聲音,讓他聞一聞,反正讓他知道奶的存在,他的要求並沒有被忽略,最後才給他喝。當嬰兒沒有要求的時候,不必刻意一定要在晚上某個時刻起來餵奶,只要每天能延遲一點,例如五點要喝的奶,每天能延五分鐘,一個月之後就能延一個到二個小時。上述的例子,也反應了一個問題,對於小孩子的要求,父母是否都需要即時回應呢?當然要回應,只是回應的方式看輕重而有所不同,訓練小孩有延遲滿足的能力,也是一項重要的情緒智能。但要緊記,這類的訓練不等於不理會,有關問題在以後談到情緒教育的時候,再作討論。

  當然還有一些很重要的因素與嬰兒的安全感有關,在二歲以前,嬰兒必須至少對一名照顧他的人發生親密的依戀關係。這種關係在7個月大之後最為明顯,嬰兒開始怕陌生人,很怕與依戀對象分離,需要看到依戀對象才會安心等。這一段依戀關係如果發展得順利,嬰兒獲得安全感的話,在二歲以後害怕分離的情況開始變得比較不明顯。在此必須要注意,嬰兒依戀的對象不一定是母親,而是日常照顧他起居飲食最多的人。現代的小家庭,雙職父母佔的比例多,下班回家之後才有時間與嬰兒玩一下,照顧嬰兒日常起居的人很可能是媬姆或祖父母等,因此有很多嬰兒會親媬姆或祖母多一點。有一些看不開的父母會因此而感到焦慮,這種焦慮如果處理不當,往往對媬母或嬰兒造成壓力,嬰兒因為感到不安而會更親媬母,媬姆又怕原父母不滿而對嬰兒欲迎還拒,結果容易進入一個惡性循環裡,受傷害的最後還是嬰兒。二歲以前如果沒有一個穩定而安全的對象來幫他渡過這個依戀期,對日後成長、性格、與人際關係的發展都有深遠的影響。因此如果嬰兒很親媬姆,父母應該高興才對,因為媬姆真的很用心去照顧嬰兒,嬰兒才會如此親近她,父母必須接受這樣的事實,更要讓幼兒感到你是站在他的那一方,而不是來拆散他們。千萬不要因此而成為嬰兒的敵人。其實父母不必太擔心,在三歲以後,小孩開始了解家庭的權力關係,上述之情況會有所改變,但不必急著在嬰兒期去處理,以免影響其安全感與可信感的發展。當然依戀對象最好是父母親本身,但並不是必須的。而依戀對象也可以有多個,只要這些依戀對象不要互相排斥,對嬰兒的心理發展則會有所助益。家長切記千萬不要表現出排斥的行為,例如說出:"你如果要媬姆陪你,你就不要來跟我"。其實小孩子可以很親媬姆,也可以很親父母。

  嬰兒期為什麼要強調安全感與可信感的發展,是因為會影響到小孩的性格發展與智力發展。常言說:"三歲定八十",這句話一點也不假,以神經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與情緒有關的神經系統在三歲以前就會發展成熟,也就是以後不容易再作改動。嬰兒期如果缺乏依戀對象,或缺乏安全感,在成長之後要補回來的話,可能要事倍功半,家長不能不留意。嬰兒發展出可信感與安全感到底有什麼好處呢?根據一些實驗指出,具有安全感的嬰兒,只要依戀對象在附近,比較容易做出探索行為、能走遠一點,自已去尋找玩意、或面對陌生環境,他們會利用依戀對象的表情作為其探索事物的安全性指標。也就是越有安全感的小孩,就獲得越多的活動與學習空間;越缺安全感,就越會越抱緊依戀對象,一步也不能離開。而嬰幼兒期之智慧發展全賴感覺與運動神經的發展,要有大量的活動與探索機會,才能刺激大腦的發育和分化。另外,也有一些長期跟進的研究,嬰幼兒期之依戀關係會影響到成年以後之人際關係,特別是與伴侶之親密關係。事實上,很少人能回憶嬰幼兒期發生的事情,但嬰幼兒期之關係發展卻會影響一生,嬰幼兒期的記憶並非不存在,只是因為嬰兒缺乏語言能力,而主觀意識的記憶以語言的形式處理,因此不容易回憶嬰兒期之事情而己。嬰兒期是一個重要的時期,一點也不能疏忽。

  嬰幼兒期還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例如感覺運動神經之練習、如何與嬰幼兒遊戲,情緒教育的重點,父母親的分工等問題,期望在下幾期再作分享。

澳門心理學會
韓衛碩士

孩子語言

家長們,對於時下青少年經常講的術語,你們又知道多少呢?例如:BMW即是長舌婦(Big Mouth Woman),入料即不動聲色記住,卡哇依(日文發音)即是好可愛,去皮即是去玩,恐龍即是反應遲鈍。這些都是青少年常用的部份術語,家長們要入料,不要做恐龍呀 ! 奸爸爹(加油)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