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t.gif (7518 bytes)淺談「家長教育」

現代華人的婚姻與家庭的觀念因時代變遷而改變。很多新婚夫婦都不願意生育眾多子女,通常是「一個嬌,兩個妙」。他們比較上一輩更有計劃養育子女。古代媒妁之言的婚姻有「查家宅」,對「生辰八字」;今天有「婚前檢查」,看看有沒有遺傳病或其他血源因素,防礙「正常嬰孩」的成長。懷孕時的「胎教」學習,不單是胎兒個人性格和天才的培育,也是準父母了解胎兒成長與發育的課程。嬰兒出生後,父母花費佈置居所,選用最佳的嬰孩用品及食物,希望他們聰明活潑成長。嬰孩日漸長大,父母會悉心教導他們說話及走路,「嬰孩讀物、玩具、矯形鞋」都願選購。接著是選擇幼稚園,為了要選擇一間好的學校,父母不惜建立關係,希望子女升讀有名聲的學校,這一切都是正確和重要的。不過要做好以上的「育兒」工夫,必須向有經驗及專業人仕學習,這就是「家長教育」的一部份。pama.gif (13763 bytes)

子女入學後,父母的「育兒」責任並不是全交給教師代勞,而是與教師「雙劍合璧」,共同培育下一代。父母將會由「第一任非專業教師」,轉為「助教與合作者」,那時候他們需要學習更多青少年成長的知識,了解子女的性格特徵,方能讓他們在合適的環境中發揮潛能成長;父母子女才能融洽共處,建設美好家庭;子女才能心智健康成材,開創美好的人生。

總言之,家長教育子女的工夫,不會因為他們日漸長大而減少,而是父母必須了解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知識與技巧,因此必須不斷進修,接受不同階段的「家長教育」,方能克盡父母養育子女的天職。做教師必須有愛心及關懷學生,做父母的更須如此,而且更要注重「身教」,不可只作「言教」,因為每一個父母都是孩子的「終生教師」,影響力遠勝教師。但願二十一世紀的父母,能保存日日學習的心態,一方面增加自己的競爭力,與家人共享豐盛的物質生活,一方面與子女共同學習成長,父慈子孝,子女成材,建立美滿愉快的家庭。

澳門大學教育學院
理事會副主席
李小鵬碩士


重拾起初的愛心

最近看到一個初中三學生之週記,他的標題是「我想離家出走」, 他說他的母親經常責罵他無用,常翻他的舊帳(他今年是重讀初中三)。其實他已很努力改善他的成績,很多科目已取得及格的分數,但母親從沒有讚賞他,只著眼於他成績較差的科目上,並常批評他「懶惰」。

good.gif (12719 bytes)他也表示他現在未有離家出走,原因之一是不捨得離開他的父親,另外就是他沒有錢。說到錢,他也埋怨母親沒有看到他的優點,他去年暑假當暑期工,辛苦賺來的數千元,大部份交給母親作供樓之用,母親卻沒有讚賞他。其實他很渴望買一部電腦的,但他放棄了,因為他知道家庭的需要。當我看到這一點,我欣賞他,而且很感動。我相信一個孩子若懂得為家庭而放棄自己的渴求,他並不會是一個壞孩子。

在電視播出的一個奶粉廣告中,該明星介紹這產品時說了一句令我印象深刻的說話:「無論他如何,我都一樣去愛他」,而且在片中,她有意無意之間讚美自己的兒子。相信為人父母的或許也有過這一段類似的愉快片段,為甚麼很多家庭在孩子長大後,卻此情不再呢? 起初對孩子的愛心何處失落? 回想孩子還是嬰兒時,父母們是何等的接納他們的失敗,他們小小的成就已不斷的讚賞,他們雖然不懂得說話,但他們的需要或感受,那一樣父母不知曉呢?

我並不是要求父母仍把子女當作嬰孩去照顧,只是希望父母能拾回對子女的接納、欣賞、了解及關懷,相信前面所提的不幸事例,就不會再發生。

高美士中葡中學校長
梁祐澄


家長教育之我見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同樣是肩負繁重工作的職業女性,我對孩子的教養常感到歉意和內疚,最大的原因在於時間分配方面。我很羨慕一些媽媽,早上送孩子上學,中午和晚上為他們做飯,陪伴他們做功課,然後哄他們上床睡覺。記憶中,我只在初為人母時可以做得到。

我覺得,雖然職業女性時間有限,但是,不應被時間所限,要多動點腦筋,在與孩子相處的質量方面下功夫。有一次,家人與小兒說笑,要他用三句話代表家裡三個人給他的印象。鬼靈精說:「“快來,有東西吃囉!”」是爸爸。「“快穿衣服,凍呵!”」是祖母。「“做了功課未?快做功課溫習。”」是媽媽。不要小看孩子的觀察力,他用三言兩語就將長輩的特點道出了。

與孩子相處,要常警惕自己,大家的地位對等,需要相互尊重,坦誠溝通。您在觀察了解他的同時,他也在做同樣的事。對於孩子的不良行為或錯失,需要及時指出,不能放縱,但要注意保存他的自尊,自己更要做個好榜樣。父母是長輩,是過來人,對孩子的成長起著主導作用。孩子也是人,父母對他們要常抱積極態度及良好的願望,多想辦法,堅信明天會更好,千萬不能操之過急。無論您認為孩子的缺點有多嚴重,也需要先肯定和讚揚其優點。善於發掘長處、及時表揚優點,比一切來得有效和重要。

一般人從父母身上學習為人父母之道。時至今日,可能已不足夠,我們需要隨時隨地學習,更要從孩子身上有針對性地學;而且要常告訴自己,扮演好父母親這個神聖的角色,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生不斷改良,不斷完善的過程。

澳門鏡湖護理學院院長
尹一橋

back.gif (3571 bytes)

next.gif (3319 by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