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爾尼諾現象
 
第一章 緒論
 

一. 研究動機

為甚麼澳門每年夏季的颱風數目和降雨量都不同呢?從報章知道,這些現象是與厄爾尼諾現象有關的,各位研究員便對這個天氣現象感到興趣,於是便決定對厄爾尼諾展開研究。

二. 研究目的

厄爾尼諾現象一個怎樣的天氣現象,及對人類生活造成哪些影響?
 

三. 待答問題

  1. 甚麼是厄爾尼諾現象?
  2. 厄爾尼諾現象是怎樣形成的?
  3. 厄爾尼諾現象對世界的天氣有甚麼影響?
  4. 厄爾尼諾現象對人類生活有甚麼影響?
  5. 厄爾尼諾現象對澳門天氣有沒有影響?會否與鹹潮有關?
  6. 爾尼諾現象對造成2005年澳門夏季氣溫高達攝氏39度有沒有關係?
 

四. 研究方法

1. 訪問及參觀
我們曾到澳門地球暨物理氣象局參觀及訪問。氣象局內儀器有很多,包括有蒸發盆、風程表、乾濕球溫度計等等都是測量天氣和收集雨量的儀器。為了了解厄爾尼諾現象對澳門的影響,我們便訪問氣象局的職員,經有關人員講解後,我們對厄爾尼諾現象有了初步的認識,亦加深了對氣象局運作的了解,但由於時間不足,所以不能夠作更深入的提問。

2. 互聯網
為了研究厄爾尼諾現象,我們在互聯網上尋找資料,經過資料整理後得知厄爾尼諾和拉尼娜形成的過程和它們對世界天氣的影響,例如它與颱風、降雨量、乾旱的關係等。

 

五. 研究步驟

一. 在互聯網上尋找資料;
二. 參考有關天氣現象的書籍;
三. 參觀地球暨物理氣象局及訪問氣象局職員;
四. 整理資料及製作報告。

 

第二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一.研究結論
1. 厄爾尼諾現象
厄爾尼諾現象(El Nino),又稱聖嬰現象,因為厄爾尼諾在西班牙語中意為「聖嬰」,因為這種氣候現象通常在聖誕節前後開始發生。(西班牙語nino是「男孩」之意。)。
「厄爾尼諾」現象估計每兩至七年出現一次,這現象往往持續好幾個月甚至1年以上,主要原因是太平洋的熱帶海洋和天氣發生異常,使整個世界氣候模式發生變化,直接影響全球的氣候變化,如熱帶地區出現連場暴雨,而西太平洋地區就相反,會出現乾旱情況。

 
 
2. 厄爾尼諾的形成過程
 

(圖片來源: http://www.fg.tp.edu.tw/~earth/learn/elnino/ensoap1.htm#)

 

  地球的大氣系統很大程度上受到海水溫度所影響。每當海水溫度上升攝氏0.5度,其對上的大氣溫度便最高可上升達6℃,而這6℃的氣溫就足以造成全球大氣環流和世界廣大地區氣候異常了。

       圖一說明了在正常情況下的大氣環流。在正常情況下,由於地球由西向東自轉的關係,赤道一帶受太陽加熱的海水會因慣性關係而往赤道太平洋西部堆積。於是,太平洋西部會形成一廣闊的暖水區域,稱為暖池(warm pool)。這一廣闊的暖水區域會促使其對上的空氣便受熱上升,並形成大量降水雲團;上升的空氣更會令赤道一帶吹起一支由東向西的赤道太平洋信風,以補充該處上升的空氣;同時,這西風更會加強海水的堆積作用,並令赤道西太平洋海水比東太平洋高出不少於 20厘米。而且,由於赤道海水往西流的關係,赤道東太平洋會有一支從海底往水面流動的湧升流(upwelling)補充流走的海水。這湧升流不但會令該區海水較冷,而且還會把海底豐富的養份帶到水面,令該區的海洋生物得以大量繁殖。

 
(圖片來源: http://www.fg.tp.edu.tw/~earth/learn/elnino/ensoap1b.htm)
 

  另一邊廂,在印尼一帶上升的空氣則會在赤道東太平洋下沉,並令該區較為乾燥。因此,赤道西太平洋的降水雲則會為澳洲北部及印尼一帶帶來豐富降水,而赤道東太平洋則會缺少雨水。這經向(東西向)的大氣循環就是著名的沃克環流(Walker Circulation)。

  然而,這經向的大氣循環(即東西向的大氣運動)形成了一個顯著的地理特徵:印尼一帶因充沛的雨水而形成熱帶雨林,而秘魯一帶則因空氣下沉、再加上由南極往赤道方向流動的洪堡洋流(Humboldt Current) 所帶來的冷海水令該區空氣穩定、缺少空氣的上升運動,並引致降水難於發生,令氣候乾燥。南美洲著名的亞塔卡瑪沙漠(Atacama Desert)就此形成。

(資料來源: http://www.fom.org.hk/article/Elnino.htm)
 

3. 厄爾尼諾對世界天氣的影響

  在1986年至1987年的厄爾尼諾現象,南美洲的秘魯北部、中部地區暴雨成災;哥倫比亞境內的亞馬遜河河水猛漲,造成河堤多次決口;而巴西東北部少雨乾旱,西部地區炎熱;澳大利亞東部及沿海地區雨水明顯減少;中國華南地區、南亞至非洲北部大範圍地區均少雨乾旱。

 
4.厄爾尼諾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A.漁獲減少、海鳥減少、破壞珊瑚礁:

  厄爾尼諾現象是指南美秘魯或厄瓜多爾附近海面上大約1000公里左右範圍內,海面溫度呈現增高2~4℃的現象。由於海水溫度上升,令魚類及魚類愛吃的浮游藻(phytoplankton)不能在較暖的水溫下生存。於是,魚類會因缺乏食物而大量死亡,而依賴魚類維生的海鳥亦會因缺乏食物而數目大減。

  同時,厄爾尼諾現象帶動的溫暖海水,影響魚類的成群移動,破壞珊瑚礁的生長。

 

B. 造成全球經濟損失:

 

  1982年4月∼1983年7月的厄爾尼諾現象,是幾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的一次,造成全世界1300∼1500人喪生,經濟損失近百億美元。

 

C. 全球糧食生產減少:

  大氣系統嚴重受干擾的一次在1982~83年,該年全球糧食生產造成災難性影響,損失高達136億美元(即1060億港元)。

 
5. 厄爾尼諾現象對澳門天氣有沒有影響?會否與鹹潮有關?

A) 厄爾尼諾現象對澳門降雨量的影響:

 

B) 厄爾尼諾對澳門颱風數目的影響:

 
 
  根據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由1970至2000年的資源統計中,在東南亞地區的颱風平均出現數目為每年約10個,而每次沒有厄爾尼諾現象的時候,颱風數目為每年15個,兩者相距5個。
 

C) 厄爾尼諾現象與鹹潮的關係

  厄爾尼諾現象與鹹潮的出現並沒有關係的,因為鹹潮形成是由於取水源頭引起,因為取水源頭乾枯,引致海水倒灌,便會出現鹹潮,如果將取水源移往內陸,鹹潮情況會減輕。

 

6 .厄爾尼諾現象與2005年澳門夏季溫度達攝氏39度的天氣有沒有關係?

  根據地球暨物理氣象職員所說,厄爾尼諾現象和2005年澳門夏季溫度達攝氏39度天氣是沒有直接關係的,該年的高溫天氣是因為颱風逼近澳門而引起。

 
二. 研究建議

  透過這次研究,讓我們知道厄爾尼諾現象對世界的影響,包括漁獲減少、破壞珊瑚礁、造成全球經濟損失、全球糧食生產減少和天氣出現異常變化等等。我們透過資料分析,總結出厄爾尼諾現象對澳門天氣的影響。

   如果我們知道厄爾尼諾現象在明年出現,就要做好預防措施,把厄爾尼諾現象對人類造成的災害減至最少。

   由於人類過度地改造大自然,破壞大自然的平衡系統,大自然必會作出反擊—那就是厄爾尼諾現象,它會為我們帶來更大的破壞,所以我們要愛護環境,減低厄爾尼諾現象對世界的影響。

 
三. 研究後感想
 

何慧敏

  參與這次研究令我知道甚麼是厄爾尼諾現象。而到氣象局參觀時,令我認識水份蒸發速度、降雨量、日照時間的計算儀器和方法等。

  這次研究更讓我學會怎樣操作攝錄機、照相機、如何利用資訊媒體製作報告。

   

  我覺得這次研究很有趣,因為可以學到很多知識,還可以參觀氣象局。

  雖然研究過程中有不少困難,但是因為可以在課餘時間,學到更多天文知識,所以我覺得很滿足。

Iasmin  
   
  我覺得完成這份報告實在不容易,因為我們要花很多時間去找尋資料和製作報告,但是能夠學到很多課外知識,辛苦也是值得的。
Fathima  
 
參考文獻:

http://www.fg.tp.edu.tw/~earth/learn/elnino/ensoap1.htm#
http://www.fom.org.hk/article/Elnino.htm
http://www.smg.gov.mo/c_index.php

 
撰寫摘要

  我們發現在同一個地區,每一年的夏季颱風數目、溫度、和降雨量都不同,更發現厄爾尼諾現象與這些現象有關,便想研究何謂厄爾尼諾現象。

   我們研究的範圍包括厄爾尼諾現象與澳門天氣變化的關係,如高溫的天氣,鹹潮的出現,降雨量及颱風數目多少等等。

   為了這個研究,我們做了很多資料搜尋工作,包括有在互聯網上尋找資料、閱讀有關天氣現象的書籍,還有參觀地球暨物理氣象局和訪問氣象局職員。

   透過研究,讓我們清楚認識了厄爾尼諾的問題,包括厄爾尼諾現象的形成和對澳門天氣的影響,還知道它的出現會令漁獲減少、破壞珊瑚礁,天氣出現異常變化,令全球糧食生產減少,造成全球經濟損失。

   到氣象局參觀時,我們認識到水份蒸發速度、降雨量、日照時間的計算儀器和方法等。

   我們覺得參與這次研究算是獲益良多,因為可以學到很多新知識,如怎樣操作攝錄機、照相機、如何製作資訊媒體報告,還可以參觀澳門地球暨物理氣象局和學習訪問技巧,雖然過程中遇到些困難,但我們也能克服。

   研究工作還可以令我們在課餘時間獲得更多天文知識,和對每件事都要有研究的精神。

 
水災的圖片
 
旱災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