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創意思維的培養

  創意思維是一種有中求新的思維,也就是一種求與眾不同的思維,在知識信息化,經濟全球化,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主要集中于高新科技的競爭,而具有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人才又是高新科技發展的保証。因此,今天的父母應從小培養孩子的創意思維,這是時代的需要。

  那麼,父母應如何培養孩子的創新思維呢?

一、給孩子提供一個平等、和諧的家庭環境。

  孩子在一個怎麼樣的家庭氛圍中成長,直接關係到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尤其關係到其探求慾望和好奇心的培養。溫馨的家庭讓孩子天天有一個好心態,這樣孩子就有了培養創意思維的心理環境。讓孩子有一個平等、和諧的家庭環境,首先是讓他們有一個自己的小天地,這樣孩子可以自己放置玩具、圖書;其次,在家庭中,父母應盡量和孩子多商量,也就是要多一點商量和建議,少一點命令和服從,讓孩子在家中有參與的權利;最後,父母應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選擇,尊重孩子的勞動成果,讓孩子在家中有平等的地位。

二、給孩子創造一個"玩"的天地。

  孩子都愛"玩",這是每個孩子的天性。"玩"又是孩子生活中的主要內容,"玩"對孩子來講就是學習。那末,如何讓孩子在"玩"中培養創新思維呢:?

  首先,要讓孩子有"玩"的自主性,也就是父母不要干預孩子的"玩",讓孩子在"玩"中展開其豐富的想像力;其次,要鼓勵孩子從自我中心的個人的"玩"擴展到幾個孩子一起"玩"。在群眾"玩"的過程中,孩子之間會互相碰撞,互相交流,這是非常有利于活躍孩子的思維的;最後,要正確對待孩子在"兒"中的"破壞"活動,孩子的"破壞"實質上是一種很可貴的探索活動;也是其求知慾望的外在表現。如有的孩子見到電視節目中的小白兔等可愛的小動物,一定要爸爸打開電視機的後蓋把小白兔抓出來。孩子玩小汽車,總想把小汽車拆開來看一看為麼會開動,為甚麼會發出聲音。孩子在這種探索活動中求得知識,滿足願望,從而產生一種愉悅的情感體驗。

三、給孩子創設一個"思"和"問"的情境。

  創意來自思考的結果,而思考又起始于問。因此,也可以說,智慧是問出來的。父母首先要保護孩子先天的好問本性,要欣賞孩子的傻問題,傻問題中往往閃爍著孩子智慧的火花。大家都熟悉愛迪生小時候曾用自己的身體去孵小雞的故事。正是這種探索熱情和行為促使他後來成為偉大的科學家。其次,父母應給孩子提供提出問題的時間和空間,培養孩子敢問的勇氣,讓孩子增長會問和善問的本領。最後,父母應自小培養孩子愛問的習慣,尤其是要培養孩子勤于動腦、獨立思考的習慣。

四、給孩子提供一個操作和活動的機會。

  孩子是在活動中得以發展的。幼兒的思維是以動作思維和形象思維為主導形式的。因此,幼兒創意思維的培養也應十分注重幼兒的動手操作活動,使之參與到有關的訓練活動中去。例如,讓幼兒動手把若干彩色的圖形擺一擺、想一想、說一說,並要求他每一次的拼擺要不一樣,也就是要求新、求異。又如讓幼兒參加一些自主性的繪畫活動、人物角色想像活動。非常規思維、直覺思維的訓練以及辯證思維的啟蒙,都是非常有利于創意思維的培養的。

五、給孩子一種成功的體驗。

  愛恩斯坦曾說過:"一個人智力上的成就依賴于人格上的偉大。"所以,今天在培養幼兒創意思維的同時,務必十分重視創意人格的培養。也就是要培養幼兒的自信心、頑強的意志力、求知的熱情、合作的願望、強烈的責任性,等等。首先,父母要欣賞自己的孩子,並讓孩子有一種自我欣賞,即要自尊、自愛;其次,父母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善於應用激勵性的評價,以其長促其短;最後,對孩子的要求應把握適度,讓孩子努力一下能達到,這樣孩子才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讓"我能行"伴隨孩子成長。一個對自己缺乏自信的人根本談不上有創意的行為。

  在培養孩子的創意思維方面,父母應該是孩子終身學習的模範、善於思考和富有創意的榜樣。讓孩子從父母自己言行的生動教材中受到創意思維的啟蒙,得到創意思維的發展。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張梅玲教授

讓孩子嘗試一個"思"字

給予父母的建議︰
  1. 從小讓孩子養成質疑的習慣,父母要從關注孩子的答轉化為關注孩子的問﹔
  2. 要讓孩子養成勤於動腦、追究問題的習慣,父母就不要直接給答案﹔
  3. 讓孩子學會從表面特徵到理解事物的因果關係﹔
  4. 讓成功成為孩子思考的動力﹔
  5. 父母還要教給孩子思考策略。

創思小語

  何謂創思小語?簡單來說就是創造力和思考力,人的創造力是與生俱來的大腦功能,現在我們可以安享文明的生活,乃是前人經驗累積的結果。憑著他們的創造精神,令人類的文化日漸增展,文明社會日漸進步。創造力雖然與生俱來,但如不加以發掘和培養便會浪費了。

  創造力可使我們生活得更有樂趣和充實,好比農夫收成的果實,事前必須經過翻土、播種、栽培、灌溉,然後才能收穫,它是靠勞力獲取的成果。創造力是一個人在優良狀態下的一種表現,它會帶來極大的愉悅和價值。它是神奇而有效地幫助人們學習得更好,並能有效地解決問題,更提升心智和有助分析事物的能力,擴闊視野,給予人一種滿足感、使人生活更覺豐盛美滿。

  記得有一天上聖經課的時候,課文講述"撒種的故事",其中一位學生詢問:"老師,種子是怎樣的呢?"我回答說:"其實種子在我們日常生活裡,到處都可以看見的。例如水果的核便是種子……"。翌日午膳時,看見一群學生圍著桌子在觀看一些事物,我探頭一看,原來他們正在研究,有些用手挖著、有些則用牙齒咬著,嘗試用不同的方法把梨核找出來,並說要把這些種子帶回家,你一言我一語滿臉笑容在說著。其中一個學生小青愉悅的說:"老師,我的家沒有泥地,但我的朋友玲玲的家有花園,我要把這顆種子送給她!茪@邊說一邊把梨核包起來。事後我與他們的班主任老師一起分析,為何他們今天會這樣積極的以找尋種子作話題呢?結果我們省察了,是因為昨天我在聖經課回答了他們有關種子的問題。

  原來老師的一句說話,可以發揮如此大的力量,並且從學生的行動,讓我們理解到,若然是學生自發的問題,他們就會主動的因著問題,引發學習的動機,態度積極和全情投入,因著好奇心變成學習的動力。他們藉梨子尋找著想認知的答案(種子),並且亦會為自己的事而想辦法解決問題(把種子送給好朋友玲玲)。從過程中更可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學懂與別人分享有用的東西。

  其後我們便計劃把是次經驗作一個延續的學習綱要,安排在春天前往望廈山市政公園環境資訊中心,參與種植活動,作為實踐的學習,並請學生先把梨核收集保存。

  學生的創思能力應從幼培養,所以父母要把握孩子的好奇心和想像力,給予發展的機會。孩子如受到成人的壓制,好奇心就會萎縮了,思想亦封閉,這樣便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創思能力就難以開展。故此父母要多鼓勵孩子思考發言,以分析代替批評;善用發問技巧變化引導方法,使孩子多動腦筋,此外,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個別差異,給予發展空間,欣賞他們的小創思。從小培養他們的思考的習慣,把經驗發展成為大創思的原動力。

家長
盧紹清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