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性麻痺兒童的問題及預防肌腱攣縮的方法

腦性麻痺是指由於未成熟的腦部受創傷或缺損而導致的運動功能障礙。運動功能障礙是主要症狀之一,有時候亦會影響其他功能,例如:視、聽、觸、動等各種感覺、語言、學習能力及智力等。腦性麻痺兒童會因其腦組織受損區域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類型,

根據動作障礙型式分類,可分為以下幾種:

I、痙攣型: 肌肉常處於高張力的狀態,容易造成變形。
II、徐動型: 肌肉張力時高時低,肢體無法維持在中間位置或固定在某一姿勢,動作通常幅度大及不協調。
III、協調不良型: 其腦部受損區域為小腦,肌肉張力大部分為低張力,動作表現搖晃及不穩定。
IV、僵直型: 由於肌肉的持續收縮,使各關節活動度均受到限制,若被牽拉時會呈現很大的阻力。
V、低張力型: 肌肉張力偏低,這是早期短暫呈現的類型,長大後會變成其他類型。
VI、混合型: 是上述類型的混合,常見的是徐動型加痙攣型的混合。

  而在以上幾種類型之中,最常見的是痙攣型,這類型的孩子所面對的問題很多,而其中最普遍及最值得注意的是肌腱攣縮,肌腱攣縮會導致關節變形,影響其整體動作發展,因此預防肌腱攣縮是照顧者必須注意的問題。預防方法通常有下列幾種:

1.       幫助孩子保持良好姿勢習慣:因為不良的姿勢不單會影響動作發展,如長期姿勢不正確還會導致關節變形,所以良好的姿勢是十分重要的;正確姿勢概念是身體左右要對稱,頭部及軀幹保時在正中挺直位置,四肢保持在最自然角度。

2.       多替孩子作被動伸展運動(拉筋):有很多研究指出,越多時間進行肌肉伸展,預防攣縮的效果就越好。而在伸展時要注意的是,動作要媛慢,當在感覺肌腱有阻力時要停留30秒左右,才會有理想效果。

3.       教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多作自主伸展的動作:例如:給予孩子物件時,盡量將物件放在較高的位置,讓他們伸直並舉高雙手去拿取。儘量利用日常每一個機會,務求將這些動作成為孩子的生活習慣。

4.       正確使用矯形架:無論上肢或下肢都可以使用矯形架來預防或處理肌腱攣縮,矯形架的目的是協助孩子的關節固定在正確位置,抑制不良的反射動作及改善肌肉張力;矯形架類型會因應孩子個別需要而有不同,應諮詢相關治療師或醫生的意見。

5.       外科手術處理:若肌腱已出現攣縮的現象,而影響姿勢控制及動作發展,可籍由外科手術改善,但應諮詢醫生意見。

參考書籍: 1.認識腦性麻痺兒童  香港痙攣協會
2.Treatment of Cerebral Palsy and Motor Delay  Sophie Levitt
參考網址: http://ihome.cuhk.edu.hk

 

物理治療師:林慧芝

[返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