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學生的談話內容中,常聽到學生會抱怨:「爸爸根本不明白我,還要常常管著我!」「我和媽媽很難好好溝通,說不到兩句話就會吵架!」「媽媽不說話還好,若她說話我便會覺得很煩!」乍聽下來,好像兩代之間真的很難去互相了解,我們相信父母是願意和子女溝通的,所以他們也會去參加講座、閱讀書報、有機會時更會與其他家長交流管教心得和溝通秘技等,但為人子女的你們,相信亦不會只想和父母「一句起,兩句止」,若期望父母單方面改變以往的溝通方式,何不自己亦去多做一些呢?相信下面的方法會對你有很大的用處!
※溝通基本步:
溝通是讓彼此明白對方的心意及表達自己想法的一種方法。而不同方式的表達會令人對你產生不同的看法。要和父母有良好的溝通先要對他們有所了解並去實行,如此一來可以知道父母的生活細節以增加話題,另一方面亦可以增加親子間的溝通默契,方法包括有「留意看」、「細心聽」、「密密講」和「常常做」四方面,這四方面是互相影響、彼此循環不息的。
留意看:觀察父母日常的生活習慣及作息時間
注意他們平日的身體狀況與健康情況
細心聽:和父母談話時可以嘗試聽聽父母的想法、需求、擔憂及壓力
密密講:早上要向父母說聲「早晨」
外出時向父母說「再見」及交帶預計回家的時間
多利用言語表達你的的關心,亦可以用小字條表達心意
做錯事時要坦誠認錯
主動和父母傾談自己在學校的情況
常常做:安排固定時間協助父母做家務
盡力做好自己本分à努力讀書學習/對工作負責及投入
在節日或父母生日時表達心意,如送禮物給父母或一同外出聯絡感情
※ 高品質的溝通方法--由自己做起
要有高品質的溝通,給你一些好意見------
1.和父母溝通時態度要坦白,清楚說出自己的需要和想法,並要對父母有信心。
2.把話說得清楚明白,你可以嘗試用下面的方法---
我想.....
避免用「你」、「他們」或「有些人」開始說話,最好用「我」為主詞以表示自己的感覺,想法及願意承擔責任。
我覺得……
讓父母知道自己的感受,並嘗試增加情緒的用詞,如:沉悶、厭煩、興奮、驚慌、無聊、憤怒。
我認為……
直接告訴父母自己的想法,避免因不了解而產生誤會。
「弟弟和妹妹做錯事,你們不去罰他們反而責怪我。我覺得很不公平!(想法)我真的是很生氣(情緒)。所以,就向弟妹他們發脾氣(結果)。」
我希望……但我害怕
清楚說出自己的需求和困難,若真的不知道,要坦白說出來。 | ![]() |
「我希望有時間去活動,整天讀書和做功課,我會覺得很沉悶。」 | |
「爸爸常常很嚴肅,令我不敢接近。」 |
3.學習幽默
ü 多從正面及積極的角度看待人和事。
ü 注意不要經常說出傷害別人自尊的說話。
ü 若有一些不能直接講明的情況,可嘗試從另一個角度去說明。
ü 多去收集有趣和幽默的故事和笑話,豐富幽默的題材。
ü 最重要的是愉快的心情和爽朗的笑容。
在看完以上這些溝通秘訣後,是否覺得和父母溝通並不是如想像之中「麻煩」和「沒辦法」,你有沒有興趣去試一試?「多講無用,重要的是行動」,就由今天開始實行吧﹗
學校輔導員
黎燕冰